丁福保_古钱大辞典_与南朝货币.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丁福保_古钱大辞典_与南朝货币

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与南朝货币杨君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始编于1936年,于1938年付梓刊行,是丁福保凭借自己丰厚的藏书藏品,领衔召集当时钱币学界的一流人才,集体完成的一部巨著。《古钱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集中国历代古钱币研究之大成,代表了民国时期钱币学的最高水平。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科学的考古发掘和钱币研究工作对丁氏《大辞典》有所发展和驳正,但《大辞典》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国现代钱币学的重要基础,其许多观点历经时间的考验,仍属灼见。本文拟以南朝(宋、齐、梁、陈)为时代断面,以今日学术成果为依托,力图较客观地评价《大辞典》对此时期货币研究之得失,冀以窥一斑见全豹,对全面公正地认识丁氏《大辞典》,庶几有所裨益。南朝在历史上夙称乱世,南朝铸币大小不一,材质殊异,品类繁杂,向来被视为古钱币研究的畏途。丁氏《大辞典》于此用力甚勤,所得甚著。在《大辞典》所呈现的南朝货币研究中,有几项贡献极为突出,试论列之。其一,丁福保《大辞典》收集刊印了吕孙(字尧仙)的全套“孝建四铢”钱拓本。“孝建四铢”传世较少,版式却极多,及至道光末年,毗陵(常州)出土孝建四铢钱一罂,收藏家吕孙得到其中的数百枚,整理出54种版别。鲍康在其《观古阁泉说》形;或两面传形,并四星四圈四决文等。孝建有两面同文,或倒置横置传形之别。四铢亦有两面同文,并穿上下亦作四铢字者。种种奇特,多至五十四种。虽薄如榆荚,而青绿沁骨,绝可宝玩。”丁氏读到鲍书是处,便立即意识到此次出土钱币的价值,并为之神往不已。丁氏后来有幸在一古钱商处见到了吕孙寄赠给陈介祺的孝建钱拓本,“其中悉属吕中丞手拓,每泉各有印章,又有亲笔识语。鲍氏所云之五十四种,此册无一缺少,其异点亦一一与《泉说》相符。”①最后,丁氏不惜重金予以购藏,并将其辑入《古钱大辞典》。今天,我们可借助丁氏《大辞典》得观吕氏拓本原貌,钱拓处吕氏钤印“孙拓赠”、“尧仙藏泉”、“吕氏吉金”、“孙”、“尧仙”等仍赫然在目。自吕氏拓本出后,迄今未遇能出其右的“孝建四铢”资料,更可见丁氏当年购置保存吕氏拓本的远虑卓识。其二,丁福保《大辞典》重视钱谱勘误、古币辨伪,于“永光”、“景和”及所谓“二铢”钱的鉴定有功焉。校勘钱谱讹误、辨别钱币真伪是钱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丁氏《大辞典》对此深切明了且用力甚深。丁氏在纂辑收录历代钱谱时就曾言明:“前条所举各书,有未免错误者,皆从删汰,不敢承讹袭谬,以误后学”②,态度之坚决可见一斑。对清廷中央颁行的《钦定钱录》亦不盲目尊奉,丁氏大胆指出,“《钱录》十六卷,逊清乾隆十五年钦定。世人义重尊亲,故皆有褒无贬,而余未敢以为然也,其沿误踵谬、附会失实之处,不一而足”③,并在“《钦定钱录》跋”·25·中记述了此事:“孝建四铢道光末年,南中忽出土一罂,尧仙收得数百,曾以分饷。不特大小各异,或一面倒置,有左读右读及一字正一字倒之殊;或一面横置在穿上下,有向左向右之殊;或一面倒置,一面传200413No186中一一指摘辨误。“永光”、“景和”钱乃刘宋前废帝所铸,因旋铸旋停,故存世极罕,由于世人难能一见,造伪者往往得售其奸,诸谱所载亦伪品杂呈;又因《宋书·前废帝纪》中记载有:道:“是书所收古泉拓片,请南北古泉商四五人,一一衡量其高下,铢黍之得,失,皆辨析之,而后定以适中之价,各泉拓之下。于是最难索解之问题,所秘而不宣,士大夫所莫名其妙者,毫厘之标明于个中人今番归论定,俾购求古钱者,不致惶惑受欺。”⑩其所定价格基本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古钱的行情。丁氏《大辞典》此举有力地推动了钱币收藏活动的开展。丁氏《大辞典》对纷繁的南朝货币的定价亦十分用心,对极有代表性的“孝建四铢”钱曾有较全面的考索:“孝建四铢,北人以为奇货,辄索直二三万钱。案孝建及孝建四铢,在道咸间其价极贵,今则孝建每品自四元至七元,孝建四铢自三元至六元足矣。”λ?0其四,丁福保《大辞典》对“陈五铢”的指认经证实为确论。《陈书·世祖纪》记载:“(天嘉三年闰二月)甲子,改铸五铢钱。”λω0此后,历代古泉家对陈朝新铸五铢的确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丁氏《大辞典》对“陈五铢”进行了大胆的指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钱币出土资料确认了“陈五铢”的形态:“九十年代初,陈朝故地苏州浒墅关出土古钱一罐,内藏五铢三百余枚,太货六铢八十余枚,别无其它,知钱罐入藏年代在陈行太货六铢不久。所藏五铢形态一致,面无好郭,缘较宽,五字呈两对顶三角,与两汉五铢迥异,陈五铢由此最后得以隶定。”λξ0丁氏《大辞典》所订“陈五铢”与此次出土五铢一致,在时隔半个世纪后被证明为确论。“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当我们凭借今天的时空优势来审视往昔学术巨著的时候,除了发现其中的种种创见卓识,还会看到些许谬误或值得商榷之处,丁氏《大辞典》自然也在所难免,认清此点是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大辞典》所必须的。此处试择要评述丁氏《大辞典》之缺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