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
五代十国 唐代618—907年 黄河流域先后存在五个政权: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南方同时并存十个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一、澶渊之盟——辽宋和战 1.北宋的建立(局部统一) 2.辽的建立 3.宋辽关系 (1).北宋伐辽(结果: ) (2).辽攻北宋 a.结果: b.内容: c.评价:(小组讨论) 二、宋夏和战 1.党项族 2.西夏的建立: 3.宋夏和战: (1).结果: (2).内容 (3).影响: (4).原因:为何达成? 思考:如何认识宋辽、宋夏的战争性质?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战争,绝对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但是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以劫掠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三、碰撞中的融合 辽、西夏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鼓励垦荒、迁移大量汉族人口北上; 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3.辽革除北宋繁杂赋役; 4.西夏仿效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汉文铸钱币 结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 *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课程标准】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北宋 (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机建政权,定都上京;辽 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宋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 失败;“守内虚外”消极防御: 1005年,“澶渊之盟”。 撤军 守界 送岁币(画书);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004年,澶州之战 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宋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1038年,元昊建国,定都兴庆。西夏 夏称臣;送岁币;重开市场;(画书) 1044年,宋夏订和约 边境贸易,促进西北边境地区发展。 实力相当;战争破坏贸易,北宋中断对西夏粮食贸 易;人民反战;西夏统治者求和;北宋统治者软弱 民族交流报告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框题“碰撞中的融合”(56—57页),并配合以下图片,介绍一下辽和西夏政权与汉族融合的基本情况。 三、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兽面瓦当”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契丹大藏经 辽应县木塔 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光定元宝铜钱 西夏铜牛 西夏贡米 西夏文字 一、澶渊之盟 辽宋关系 二、宋夏和战 三、碰撞中融合 1、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地点) 2、辽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地点) 3、宋辽和战:澶渊之盟(时间、内容、评价) 2、宋夏和约(时间、内容、评价) 如何评价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性质? 1、西夏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地点) 北宋 西夏 辽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政权名称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汴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 B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B 4、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C 课堂练习 5、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相是( )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