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特征的对比与分析-以铜陵和杭州为例
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特征的对比与分析
——以铜陵和杭州为例
1、生态城市
近几年来关于城市的生态规划与建设俨然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生态城市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高度融合的综合性概念,换言之就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巧妙的运用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指导工作,是将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与规划过程当中的重要举措。故有“生态山水铜都”之称的铜陵,铜陵的生态文化建设涵盖培育与生态环境和谐的价值观、培养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活方式、树立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思维理念等方面,在传承“千年铜都”的历史文明、充分挖掘和弘扬“古铜文化”的自然生态属性的基础上,培育新时期生态文化的新内涵,树立铜陵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新形象。
2、铜陵的生态规划建设特征
2.1、铜陵城市特质
2.1.1、地理位置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至118°10′6″、北纬30°45′12″至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市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
2.1.2、地质
地属沿江丘陵平原,境内山脉系黄山山脉之末端。境内平原、台地、丘陵和低山多呈交错状分布,但其总貌是:北部为临江冲刷平原,地势开阔平坦,以长江河漫滩阶地为其主要地貌形态;南部及东南部多为被剥蚀低山地区;中部则以剥蚀丘陵为主,呈起伏之丘岗。山区海拔100~500米,境内最高山峰天门山海拔576.6米,丘陵海拔20~80米,圩区海拔6~20米,沿江洲地海拔8~15米。整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自然分割成山、丘、洲、圩四种地貌。沿江沟汊交错,洲圩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也是本地区地貌特征之一。
2.1.3、气候
铜陵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燥,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年平均日照时数2025小时,年平均温度17.4℃,无霜期230天。全年降水量1370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6—2.8米/秒。
2.1.4、大气环境
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48天。SO2年日平均值为 0.03mg/m3,低于二级标准限值;TSP(总悬浮颗粒物)全市年日平均值为0.262mg/m3,高于二级标准;NOX年日平均值为0.028 mg/m3,低于二级标准限值;CO年日平均值为2.17mg/m3,低于二级标准限值;降尘全市年平均值为6.94吨/平方千米·月,较上年有所下降。降水pH年均值4.46,酸雨频率为69.4%。
2.1.5、铜陵市的水环境
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7.5亿m3。长江过境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52亿m3,内河多年平均总径流量2.05亿m3,水库、堤坝蓄水量0.63亿m3。地下水总蕴藏量约1.8亿m3/年。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长江由西南往北再东折,流经铜陵境内达55公里。西南以青通河与池州分界,东北隔黄浒河与芜湖市为邻,北部有钟仓河,东部有顺安河、钟鸣河、朱村河、新桥河、羊河等支流。在这些网状河系中,还有众多的湖泊和人工水库。
2.1.6、土壤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113km2,其中耕地25038.09公顷。全市人均占有土地0.16公顷,农民人均耕地约0.07公顷。全市土壤共9个土类,13个亚类,41个土属,66个土种。其中红壤分布最广,约占土壤总面积的41%,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和中部岗地;水稻土次之,约占土壤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在圩区及山间平原、谷地。
2.1.7、生物资源
境内自然分布植物1233种,陆栖地脊椎动物125种,鱼类4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鱀豚、中华鲟、长江江豚、金钱豹、猫头鹰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杏等。
2.1.8、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矿产21种,其中铜矿储量382万吨、金矿163吨、硫铁矿25400万吨、水泥用灰岩104920万吨、银矿2544吨,分别占全省储量的70%、77%、32%、31%、66%。主要矿产地225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26处,矿点179处。
2.2、铜陵城市人口特征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709130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71人,非农业人口380159人;男性366910人,女性34222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86%,死亡率5.43‰,人口自然增长率3.43%。
2.3、铜陵城市灾害特征
2.3.1、重金属污染:随着矿业不断开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