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仪文化在当代乡土社会传承现状和思索
礼仪文化在当代乡土社会传承现状和思索礼仪文化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律己敬人的行为系统及交往文化。它是在区域文化心理及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乡土社会集体意识的标志,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维系传统乡土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石。在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礼仪文化在当代乡土社会传承的状态如何呢?怀揣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礼仪文化在当代乡土社会传承的状况,并为保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礼仪文化提供决策依据,课题组于2011年底至2012年初从南昌、九江、宜春、抚州、吉安、赣州、上饶等地市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20余个村庄,抽取了210人进行了结构式的深度访谈。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家庭类型、人口数量、男女比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是否会影响其对礼仪文化传承的态度。访问结束后,经课题组甄别,共获取203份有效问卷。这203份有效问卷主要是访问中青年人获取的。平均年龄为31岁,年龄最大的65岁,年龄最小的16岁。其中男性89人,占43.8%,女性114人,占56.2%;外出读书或打工者为168人,占82.8%,在家留守或务农的35人,占17.2%。调查表明,无论是外工者还是留守农村者,大多认为乡村礼仪文化很有意义,希望礼仪文化能够继承和发扬。
二、乡土社会礼仪文化传承的现状
调查表明,江西省的礼仪文化仍有一定程度的传承。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年节活动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如91.2%的受访者描述说,春节来临时,本地有拜年、贴春联、守岁和给压岁钱的习惯;61.1%的受访者强调如果挤得出时间,一定要参加清明祭扫活动。二是邻里关系仍是村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如73.3%的受访者描述说,如果家里做房子,邻居们之间仍会相互帮工;89.9%的受访者描述说,丧葬仪式上,抬棺的“八仙”都是村里邻居组成的,送逝者上山也主要是村里人。三是修谱及修祠堂的活动日益兴盛,村居们之间的良性竞争日益增强。如55.4%的受访者认为,修谱及修祠堂是必要的,既可以激发年轻人更加上进,又可以使那些外出的精英们或务工者对乡村有一种精神归属,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意识。
尽管有上述传承礼仪文化的活动及动力,但是,目前,礼仪文化在乡村的命运仍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穴一?雪礼仪文化传承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礼仪文化传承因乡土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大受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自然村的青壮年农民全部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儿童和老人。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已成家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夫妻一起外出,一部分人家庭是将孩子交给祖辈留在村庄内养育;还有一部分家庭是举家外出,选择打工城市或县城生活。青壮年农民的外流,尤其是财富的外流,使村庄生机日减,公共设施往往只破不建,集体性活动也难以组织,村庄公共生活日益陷入凋敝状态,礼仪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面对“您觉得礼仪在乡土社会的传承怎么样”的问题时,68%的回答者认为“总体上不乐观,需要改进”,;而当问及“处理个人事务时,您是否会遵从传统礼仪”时,45.3%的人回答“不会”,36.9%的人回答“看情况”,只有17.7%的人回答“会”,而且回答“会”的人多半是年龄在39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就是说,礼仪文化在年轻一代那里的传承情况非常不乐观。
(二)传统集体礼仪文化活动渐趋式微
礼仪文化是乡土乡民们的处世规则,它已融入乡民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并已渐渐演化成为各种习俗和仪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节庆仪式。千百年来,节庆仪式往往是在农闲时间,乡村社会通过安排一些集体性的仪式活动,来感谢上苍、沟通情感、强化认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乡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部分农民象侯鸟一样,农时回家,农闲离家;部分农民只有春节几天才回家;部分农民几年才回一次家;还有部分农民不再回家。由各家各户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办起来的集体性节庆仪式因之趋于式微。在调研时,我们特意选在春节前后,为的是能在村庄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调查对象。在问及“逢年过节村民会去村里祠堂吗”?78.3%的受访者说“以前会去,现在不会”;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访者因为保留着年少时乡土社会集体生活的深刻记忆,对集体礼仪文化活动有着很深的情感;而年轻一些的受访者,尤其是常年外出务工者似乎只是将乡土社会礼仪文化看作是乡土社会的过时特色,颇有一些无所谓的意思。
(三)传统家庭礼仪文化规则有所变异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乡土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在传统乡土社会的家庭中,为人子女者对父母需竭尽孝道,为人父母者对子女需疼爱教诲,家庭内部其他成员相处时亦需恪守礼节。在家庭内部构建起以父母、子女之间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的,父威子服、家庭和睦的家庭礼仪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19 导数之凹凸反转问题(解析版).pdf VIP
- 混凝土筒仓仓壁及漏斗计算.xls VIP
- 2025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3导数通关专题19 导数之凹凸反转问题(原卷版)).docx VIP
- 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许瑾晨 第4--10章 分治法 --- 综合应用 .pptx
- 保时捷718Cayman汽车使用手册说明书pdf电子版下载.pdf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4《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造价咨询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