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pptVIP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

侗寨鼓楼 西北平顶房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思考: 多山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 小结: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 布局: 形态: 受地形限制很少 网状分布 山区交通线路 布局: 形态: 沿山谷、 河谷延伸 “之”字型 * *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陕北窑洞 A 温带山区 B 温带丘陵 C 温带平原 D 温带内陆高原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 比较以上两幅图中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相同点: 聚落--- 不同点: 人口的密度、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物和交通网密度、规模等 乡村 城市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谷阶地上 既接近水源,便于灌溉,又不会被洪水淹没,同时河流有防御作用。 我们的祖先将半坡村落布局在怎样的地形之上?该地形具有什么特征?半坡人为什么将村落建立在这样的地形上? 高亢平坦 甲 乙 比较甲乙两图中村落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规模 密度 人口 格局 少 多 大 小 小 大 团聚型棋盘式 点状 山地、丘陵 平原 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究:简析丽江古城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丽江古城城区今后向什么方向延伸? 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古城纬度较低,北面、西面高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冬无严寒。古城北部、西部因高山地形,导致城区向东部和南部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带伸展。 案例一 云南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从丽江北眺,是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景致雄奇变幻。民谣说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素有“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库。    案例二 呈环状分布 冲积扇 水源丰富 绿洲 城镇 读左图,说出台湾岛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台湾岛的城市呈环状分布在岛屿的边缘,其中西部城市密度比东部大;这主要受台湾岛地形的影响,中部为台湾山脉,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 案例三 黄土高原的窑洞 黄土高原的窑洞 古代聚落对地形的依赖性更大 人类对地形的改造利用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利用范围不断扩展、改造程度不断加深 梯田 人类对地形的改造利用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2、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 一、聚落的定义和类型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定义: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类型:乡村、城市 平原 山地、丘陵 格局 密度 规模 人口 少 多 小 大 小 大 点状 团聚型/棋盘式 --- 城区呈多边形 山地 --- 城区沿河谷地带延伸 高原 --- 城区向平坦开阔的地区延伸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将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蜀道难》 ——李白 活动: 对比上面两图,分析我国地势与交通线路密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思考: 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点? 西部山地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形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