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内阁制之比较指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內閣制之比較 6a 09 林煒棠 6a 11 吳紹恒 6a 21 張凱琳 前言  明清兩代均以內閣為協助皇帝, 發佈政令之機關, 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國自漢以來, 均有宰相輔政, 皇權和相權是劃分的,宰相是可以監察皇帝; 雖然皇帝為國家之最高領袖,皇帝之命令為聖旨, 但由於相權有適當的制衡,故漢唐宋的政府,並不算得是君主專制。明清制度不設宰相,皇帝一人難以獨攬全國政務, 故設內閣,而內閣卻侵襲了相權,閣臣只有宰相之職務而沒有制衡皇帝之權,間接加劇了君主專制, 而期茁芽之時期,可算是明太祖在位之時。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藉口胡維庸造反,罷中書,廢宰相,,並下令子孫不能恢復宰相之職。六部由皇帝統其成,然明祖一人之力,實難盡理萬機,故置殿閣大學士,備顧問,佐文翰,而不能平章國事。 清承明制,亦置內閣,及雍正年間,對西北用兵又別立軍機處,直受皇帝指揮,卒演成君主極權之局。 明清內閣制之影響 總結 * * 明代內閣制 ? 1.形成﹕ a.廢除宰相(太祖時期):明洪武十三年,太祖以左丞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省,由皇帝直領六部,此後不設宰相。由於皇帝不能親自處理所有政務,故起用大學士為顧問。 b.內閣出現(成祖時期):成祖時,選拔儒臣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正式稱為「內閣」。不過,此時大學士未有實權及切實職務,只是遵照皇帝意旨辦事。 ? 明太祖 c.權責漸重(仁宣時期):仁、宣之世,奏章先由內閣票擬批答,待皇帝硃批後執行。此時大學士雖仍為五品官,但任者已多為朝中重臣,另有品次較高之官銜,令內閣地位更高。 d.首輔出現(英宗時期):英宗時,內閣事務逐漸繁雜,大學士人數因此有所增加,故需要一人任首揆,稱為「首輔」。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內閣制定型,形成規模。 清代內閣? 1形成: 清朝前期,以「議政王大臣會議」作為決策機構﹔順治入關後,又仿照明舊制,設置內閣總理政務。清入關後,大致承襲明制,不設宰相,而以大學士理政,使于君主獨裁。 明清內閣組織 明內閣組織: 明代閣臣人數,並無定額,最少可一人,多可至八九人,有首輔,次輔之,而以首輔位最崇高。由于大學士人數多寡不等,故內閣變動亦甚大。 清內閣組織: 特定大學士滿漢各二人,秩正一品。協辦大學士,襄助大學士處理閣務,滿漢各一員,秩從一品。大學士有定額,非有缺不再遞補,且在學士之外尚有侍讀學士、侍讀等,俱滿漢並置,故整個內閣官員人數多達百人以上 。 明清內閣之職權 明代內閣職權演變: 自太祖始,即不斷增加。太祖時,內閣大學士只充當傳旨當筆工作。 成祖時,閣臣得以參與機務,其職務為票擬或草擬 旨,批答奏章,沒有上諭,內閣仍不能擅示 旨。皇帝命令當交由內閣轉發,臣下之奏章也經內閣擬辦,否則屬違法。此外,閣臣可封還皇帝下達之敕諭,稱為封駁。再者,閣臣復備起草詔令,與議、奏請、立法、諫諍諸務,所包之職亦非常廣泛。     英宗朝始,明宦禍漸熾,司禮監掌有批紅之權,淹然成真宰相,反之閣臣必須與寺人深相結納,始保祿位。連權傾朝野的張居正亦需優禮馮保。內閣盡受制於閹宦,形同虛設。 神宗晚年,萬曆年以後,神宗共有二十年沒有上朝,沒有和大臣接觸,連首輔也須假宦官之手來票擬。神宗不理政事,假手宦官傳遞奏章,宦官得以參與機務,其後皇帝更不批公文,批紅實權落入宦官手中,宦官權力日重,操控政事,內閣之權力完全被奪,形同解體。 清代內閣職權演變: 與明代致相同。清大學士職位雖重,但大學士之位往往成為他官之加銜,而大閣大臣亦多由議政王大臣控制,故清內閣權責,反較明為遜,加以雍正以還,設軍機處,內閣權力遂漸移軍機,內閣由是徒擁虛名,實權則日益減弱。 清代之內閣制初時仍有權力, 但後來被軍機處所奪, 皇帝是有意把軍政大權集中在滿人手上, 但不論內閣或軍機處,都只是聽皇帝之命令而辦事,權力仍集中在皇帝身上 。 內閣制對明代政治之影響﹕ a.君主專制:明代內閣對奏章僅具票擬權,批答權仍由君主掌握,失卻先朝宰相制衡君主之作用,令明代君主可專制獨斷。 b.宦官弄權:明太祖廢相,由皇帝總攬政權,一遇皇帝疏懶昏庸,每將內閣票擬交由宦官批紅。宦官遂得控制大權,把弄朝政。 c.政治腐敗:明代內閣無行政權力,僅為皇帝秘書機構,必須得到皇帝信任,才有權力,故無事爭權,有事則諉過他人,因循苟且成風。 內閣制對清代政治之影響: 雍正七年,因對西北用兵,為保持軍事機密,故成立軍需房,後來改名為軍機處,處理軍事機務,使能更快捷地把軍事命令傳到前線。軍政大事不經內閣,逕由軍機處發出。當時雍正挑選內閣中書及部屬為軍機章京,以起草詔令,於是政府最重要的政令由軍機處發出。 但戰爭過後,軍機處仍然存在。皇帝多數在軍機處議事, 內閣之職務, 完全被軍機處奪去,大學士變得坐而論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