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

一、品德的含义 品德也称德性、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品德包含以下含义: 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表现。品德具有个人的属性,是社会道德内化成为了个体道德,是个体的道德表现。我国古代就把“德”注释为“得”,朱熹在《四书集注.学而篇》中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认为德是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社会道德,在白求恩身上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个体品德,在雷锋身上是把自己当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全心全意服务他人的个体品德。 “看到别人有困难,马上发自内心的就想去帮助他。” 2、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 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行为,它是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一定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根据,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和影响下进行的,道德行为实践又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品德是个体道德认识和行为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是认识和行为的体现。 3.品德是自觉意志的凝结 一般来说,人的道德行为是在意志支配下产生的,品德是凭借意志选择的自觉道德行为。费尔巴哈曾指出:“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品德是意志的体现。人的品德的形成不是自然的一般生活习惯的发展,也不是“情感”、“兴趣”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凭借一定的判断、选择和意志控制的理性情感与行为结果。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4.品德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品德不是个人一次两次的偶尔道德行为表现,而是长期的一系列的稳定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的统一。黑格尔曾说:“人诚然在个别事情上可以伪装,对许多东西可以隐藏,但却无法遮掩他全部的内心活动。在整个生活进程里任何人的内心也不可避免地必然流露出来。所以即在这里,我们仍然必须说,人不外是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同时,他还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因此,品德是个体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集中表现。 。 二、人是两个身份的统一体 人是公民身份和品德身份的统一体。任何人都具有这两个身份,只有一个身份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思想和行为。人的身份可以这么说,第一身份是人的形式身份,第二身份是人的内容身份。人的第二身份会使第一身份显示出来,或光耀或灰暗。因此,两个身份的统一体,才是整体的人。对人的认识,也只有掌握其两个身份,才算对人有较完整的认识。 三、品德是人的重要身份 人之为人,不是因为人有公民身份,而是因为人有品德身份。 1.品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动物只有第一身份。人们为了区分或便于管理动物,也根据动物的产地、种属、习性等特征,给动物取名字,进行动物身份确认,但动物仅有这唯一的身份。因为,动物是只有自然属性的存在物,没有品德身份。如,把一群饥饿的动物放在一起,给于食物,不论何种属性的动物,它们会不顾一切地去争取食物,甚至会咬伤或咬死同类。在它们身上找不到孟子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的大丈夫品德。所以,辨别动物,只能是靠动物的第一身份。 马克思说:“人……无论如何也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社会性,品德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表现。个人只有超越于生物性的“自然人”,成为有社会性的“品德人”,才能成为现实的个性化的社会存在物,被社会接受和认可,使人的“类本质”得以高扬,人性得以确立,人格得以展现,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品德是人与人相区别的根本 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第一身份,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人的第二身份来区分人。例如,把具有公正、诚信、进取、宽容品德的人定为正向的、优秀的人;把具有自私、欺骗、奸邪、偏狭品德的人定为负向的、恶劣的人。生活中人们对品德优秀的人常怀钦佩和仰慕感,并发自内心地说:“他(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对品德差或缺德的人会有厌恶和反感,会不屑地说:“他(她)不是人”,“我们不是一类人”。孔子就是按品德来区分人的,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君子坦荡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