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可染作品赏析
李可染作品赏析 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班魏晓洁 万山红遍 此画以巨碑式丰满构图,用了大量的朱砂,通红一片,在谧静中包含无限喜悦。作家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画面增添了些许动感。 清漓胜景图 李可染“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减弱焦点透视造成前大后小的视觉效果,俯仰周览,生成独特的意境。“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这段题跋多次见于李可染的漓江题材画作中,画家对自己新创作的欣喜与自信也流露无遗,此幅1964年的《漓江胜景》便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一幅山水杰作。与其它同类题材相比,此作少些往后画作的熟练程序,而笔墨生动清新,空间变幻虚实巧妙,足称翘楚。 李可染书法 这幅作品是画家晚年典型书风之作,4个大字中的“既”字左正右斜,左平右险,“东”字左撇的墨韵干辣,右捺的墨味腴润,均颇为适度而具有美感。“白”字“曰”的右下的开而不收,“既”字的“艮”部的左上部“开口”等,都十分微妙而别有意趣。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颤笔,行笔如锥划沙,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 《爱晚亭》刻画真实,描绘细腻,虚实相间,枯润分明的显著特征,趋于润薄亮丽。取材自然光线,沉稳而高远;另表现逆光中的通透灵秀,更是其中异常璀璨的明珠。 此幅《牧牛图》描绘了一幅孩童和牛二酣睡的画面,生动灵趣,着实可爱。寥寥几笔,把人物、植物、动物表现的惟妙惟肖,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也那么恰到好处,不愧是大师的经典力作。 * * 作者简介 李可染 ( ◇ 作品赏析 ◇ 一 二 ) ????????????????????????????????????????????????????????????? ?????????????????????????????????????????????????????????????????????????????? ?????????????????????????????????????????????????????????????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这幅江南春雨里,画家过了一把淡墨瘾,从近景到远景,重山深树、石桥民居,一例淡墨,但淡得迷蒙而又明确,淡得协调统一而又层次分明,淡中有变化,淡中见精神。这种效果,画家的功夫自然要了得,烟雨迷蒙中,杏花也知趣地绽放:“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般如此,不知是造化神奇还是画家意匠? 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渔船舟子,省略删除了大量细节,大手笔忽然防守泼墨,浓浓墨华,泼出主体山峰,几占直面一半以上,却不失空灵。还不能不令人佩服、叫绝。如此这般,就让蜀山川地深处那本来就湿润的空气,让润物无声的春雨涵盖了一切,笼罩了一切,浸润了一切,这一切也就洋溢着春意,而蜀山、蜀地的春意,又是多么可爱诱人!在大团块浓重又空灵、淋漓又充实的山体下,掩护这静谧的山村。黑的瓦、白的墙、红的花树,忽然变得那样灿烂耀眼,又是由浓转淡,由近及远,远去无垠,在迷茫的蜀山深处消失,有如夹带这半音、滑音,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