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菇生产异常现象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平菇生产异常现象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平菇生产中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菌种不萌发、接种后料面和菌种块上出现绿霉、菌种萌发后不吃料,高脚菇、花菜状菇、萎缩状菇、水渍状菇、盐霜状菇和波浪形子实体,分析了以上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菇;异常现象;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平菇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较为敏感,不良的环境条件会造成平菇生长发育的生理性障碍,出现各种异常现象,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1]。现将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菌丝生长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
1.1菌种块不萌发
接种后既不长杂菌,菌种块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发生的主要原因:①菌种老化,生活力弱;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③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烧菌;④原料处理不当,没有进行平晒,由各种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⑤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基因酵母作用而发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⑥石灰加入过量,使碱性过高;⑦原料中混入松杉柏木屑较多,芳香油等抑菌物质含量高;⑧培养中加入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防治措施: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20~25 d菌丝活动力较旺;②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避免高温伤害;③接种时防止烫伤菌丝;④配料时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装瓶装袋后及时灭菌;⑤石灰用量不能过大,一般为2%左右;⑥选用晒干无霉烂的原料,对混有松杉柏木屑的原料应自然堆放6个月以上,经日晒雨淋除去芳香油类抑菌物质;⑦根据所选材料适量加入化学肥料,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或不添加[2]。
1.2接种后料面上和菌种块上出现绿色杂菌
产生的绿色杂菌属于木霉和青霉,这2个杂菌的孢子在空气中分布广,活动频繁,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萌发生长,造成危害。原因主要是接种时无菌操作规程失误或接种环境消毒不彻底,杂菌孢子在接种过程中与菌种一起寄居在培养基上。由于刚接入的菌种没有萌发,没有抵抗能力,一旦产生杂菌,首先就在料面上出现。
防治措施:菌种制作中,接种箱应密封好,接种前用紫外线、气雾消毒盒、甲醛做好消毒处理;栽培接种时,对接种场地(接种室)消毒要彻底,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增大用种量,让菌种铺满料面[3]。
1.3菌种萌发不吃料
接种后菌种块菌丝萌发良好,色泽绒白,大量生长气生菌丝,但迟迟不向料里生长。原因主要是培养料不适合菌丝生长,常见于:①原料霉烂变质,产生大量细菌的有害物质;②培养料含水量过高;③拌料后堆闷时间过长,装袋后未及时灭菌,原料发酵变质;④皮或米糠等辅料质量低劣或添加量不足;⑤多菌灵、克霉灵、石灰等抑菌剂添加过量,菌丝难以生长;⑥菌种质量低劣,生活力减退,菌丝吃料能力减弱;⑦接种后,棉塞过紧、料袋两头扎紧或没有及时刺眼,造成菌丝缺氧而停止生长[4]。
防治措施:①不用霉烂变质的原料;②配料时掌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为60%~65%;③及时装袋灭菌,防止原料酸败;④选用优质的皮或米糠,添加量为15%~20%,最好添加3%~5%玉米面,以利于菌丝生长;⑤多菌灵、克霉灵等抑菌剂添加量以0.1%~0.2%为宜,或不添加,石灰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为2%左右;⑥选用优良菌种;⑦棉塞不能过紧,菌袋两端及时刺孔,以利通气。
2子实体生长期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
2.1高脚菇
平菇原基形成后,子实体分化不正常,菌柄极度伸长,菌盖始终很小,形同高脚状。发生原因:子实体基形成后,菇棚没有及时转入通风管理,所处环境通风不良,CO2浓度偏高,超过3 μg/L,光照偏弱,子实体各组成部分生长比例失调,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形成长柄菇。
防治措施:子实体分化后,在珊瑚期菇棚(室)加强通风管理,给予足够的散射光照射。
2.2花菜状菇
子实体生长成大量原基密集呈不规则的团块组织,菌柄不分化或极少分化,不形成菌盖,即使形成菌盖其边缘向上翻卷[5]。主要原因:菇棚内CO2浓度过高,或在原基发生前后,菇场内喷洒了平菇极为敏感的敌敌畏、速灭杀丁、除虫菊酯等杀虫农药,或菇场内含有燃煤释放的SO2。
防止措施:栽培平菇时,在菌丝生长至子实体生长过程中,严禁使用平菇极为敏感的农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蜂窝煤炉直接在菇棚内加温。
2.3萎缩状菇
菇体分化发育后,尚未充分长大成熟,便卷边停止生长或死亡,有的病菇干瘪开裂皱缩枯萎,色泽多呈黄褐色。主要原因:①气温太高,所栽品种不适应在此温度下出菇;②湿度过大或有较多的水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