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生态补偿机制-地方财政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期:生态补偿机制-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8期(总第80期)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7年4月25日 本期主题:生态补偿机制 [按]树木被砍伐,却不及时补种,昔日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的山头;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却不予以治理,地面由此出现沉降;废水被大量排放,却不加以必要的净化处理,清洁的水源不复存在。人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对生态环境实施补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再把生态环境当作是一道可以随意享用的免费午餐。人类对生态资源的耗费构成的生态成本必须得到补偿,唯此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反之,将进一步减少生态资源,使环境恶化,最终酿成恶果。无论是谁,都不愿意看到《增长的极限》中所描述的人类社会“崩溃”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什么是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的涵义最初源于自然生态补偿,指的是“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自然生态补偿是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强调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对外界压力的适应能力。而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补偿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自然环境管理领域,生态补偿的含义是人们通过采取措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或功能的行为,特别是对生态用地的占用补偿,即确保一定区域内生态用地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如湿地补偿、城市绿地补偿。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各国政府在环境政策制定时,价格、市场和政府财政经济政策要发挥补充性作用,环境费用应该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上,价格应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和全部价值,并有助于防止环境的恶化。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将生态保护的外部性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生态产品的足额提供,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 对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服务的补偿,即一方面是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另一方面是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生态功能服务的补偿,即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供应;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 可见,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当其内涵发生演变之后,生态补偿成为了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本或生态服务功能增值的目的,其实质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调整和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产关系。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公共产品理论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人们消费它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它的消费减少的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指同时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共有资源。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个体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个体可获得的消费量,这意味着共享消费的可能性。非排他性指无法将其他人排除在消费之外,这意味着不能或很难对人们消费这种商品收费。生态环境就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经济外部性。在生产或消费中,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外部影响,却未能通过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反映出来。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一种无形的效用,无法排除他人享用。因为大多数公众都会选择“搭便车”,所以受到破环的自然环境不会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应有的补偿与维护。 ——外部效应理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