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

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    摘要从适生条件、原料配制、菌袋制作、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杏鲍菇的规模化栽培关键技术,以为提高其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江苏高淳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称制芹侧耳,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菌肉致密结实,菌柄雪白粗长,质地脆滑爽口,口感极佳,子实体香味浓郁似杏仁、味道鲜美如鲍鱼,深受消费者喜爱[1]。现将规模化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适生条件   杏鲍菇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21~26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2~20 ℃,最适生长温度为14~16 ℃,属于中低温型的恒温结实型菇类。规模化生产原种、栽培种可利用制冷机组等设备创造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较传统的栽培提前20~30 d上市,高淳县一般在8月20日后进行制袋,9月底前结束,可在10月15日前后出菇。   2原料配制   2.1原料配方   杏鲍菇属于木腐生菌类,栽培原料主要有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等农副产品下角料,并适当添加一些辅料。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筛选出适合杏鲍菇生长需要的合理又经济的培养料配方[2]。所用的原辅材料应确保新鲜、洁净、干燥、无虫蛀、无霉烂。常用栽培配方:①棉籽壳25%、杂木屑30%、玉米芯18%、麸皮20%、玉米粉5%、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控制在60%、pH值6.5~7.5。②木屑75%、麸皮20%、玉米粉3%、白糖1%、碳酸钙1%、含水量65%、pH值6.5~7.5。③棉籽壳72.5%、玉米芯5%、麸皮20%、白糖1%、石膏1%、石灰1.5%、含水量65%、pH值7.0~7.5。   2.2配制方法   棉籽壳和玉米芯要根据气候条件预湿4~5 h。棉籽壳预湿用1%石灰水浸泡24 h,使其充分吸足水份,木屑应提前1~2 d淋水发酵,以便菌丝充分吸收其中的养分和彻底灭菌。由于杏鲍菇在栽培过程中基本不喷水,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5%~68%左右,夏季含水量宜低些,冬季则宜高些;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应将水分控制的稍低一些,若采用棉籽壳、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则可将水分控制的稍高一些。   3菌袋制作   3.1菌种生产   3.1.1母种。3月初母种扩管,采用PDA培养基,加大蛋白胨含量至3 g,22~26 ℃培养10~15 d满管。   3.1.2原种、栽培种。高淳县在4月20日至5月20日生产原种,6月20日至7月20日生产栽培种。配方:木屑73%,麸皮25%,糖1%,碳酸钙1%。木屑须提前1d浸湿堆制,再将原料堆3~4 h,控制含水量在60%~65%,原种用12 cm×25 cm×0.04 cm的聚乙稀塑料袋装料,栽培种用17 cm×38 cm×0.005 cm聚丙稀袋装料,100~105 ℃常温灭菌16~18 h。   3.2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袋置于冷却室(兼接种室)内自然冷却,待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5 ℃以下时,用气雾消毒盒对接种室和菌袋表面消毒4 h,在温度25 ℃时及时进行无菌接种。菌种使用前应预处理,将表层2 cm厚的老菌皮挖去,将菌种捣碎倒入培养料预留孔穴内,使部分菌种能直接落入培养料底部,可加快菌丝满袋速度,并确保整批菌袋走菌均匀一致。    3.3菌袋培养   培养室通风口处应安装防鼠板和粘虫贴,先用高锰酸钾熏蒸24 h彻底消毒,菌袋培养过程中也应定期消毒。接种后将菌袋置于恒温20~24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60%~70%的培养室内避光培养,早晚通风换气30 min。菌袋之间应留少许空隙,避免菌袋发热“烧菌”。菌丝封面后进行挑选,要尽早挑除受污染菌袋,高温高湿季节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4出菇管理   4.1菇房搭建   杏鲍菇规模化生产的出菇房可以选用8 m宽的大棚,或稻草覆盖的大型菇房进行层架栽培,前者操作简单易行,占地面积大;后者便于集约化管理,占地较小,但搭建菇房成本较高。杏鲍菇规模化栽培必须建设专用的菌种培养室和鲜菇冷藏室,材料用彩钢板、砖墙加聚氨酯泡沫板等。培养室设置5~7层培养架供接种后培养菌丝使用,层架间距38~40 cm,横向宽度120 cm,层架上可以铺设木条,便于空气上下流通,培养室长度控制在7~8 m为宜,培养室、出菇房面积以60~70 m2为宜。   4.2出菇管理   经25 d的培养菌丝可满袋,再进行10 d左右的后熟培养菌丝可走透,菌袋便可移入出菇房进行催蕾,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5~18 ℃,相对湿度85%~90%,保证有10 ℃温差。置放2 d后拔出棉花塞和套环,使料中心温度降至14 ℃~16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每天光照10 h,CO2浓度维持在0.3%以下,由于降温刺激、光照刺激、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