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亲亲相隐”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亲亲相隐”探究

浅析亲亲相隐”探究   摘要对于“亲亲相隐”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渗透到诸多领域,然仍需回答亲亲相隐为什么能绵延古今中外,仍需进一步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亲亲相隐制度的缺失以及法律与人情的关系,为亲亲相隐的入法修直道路。   关键词亲亲相隐法律人情   作者简介:王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史。   中国      一、“隐”字释义   对于“亲亲相隐”之“隐”字,大致有两种见解:一曰,不宣扬亲人之过失,同隐匿;二曰,隐为“櫽”的假借字。(檃栝,是古代用来矫治原木使之正直的工具,后被引申为矫正人的行为的意思。)①即亲亲相隐是指亲亲之间互相引导、矫正对方行为之意。   二、问题之提出   (一)为什么要亲亲相隐   休谟说:父母对儿女的怜惜、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等人类情感往往发生于一种自然的冲动或无法说明的本能。   在古代,亲亲相隐缘起扶助关系之维护,服重、情重之考量,主奴等级之捍卫。然今天父母子女间已从尊卑分明走向平等相待,主奴之身份也已不复存在,唯人伦亲情之可贵亘古通今,未曾褪去。   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勃兴一步步强化了尊重人权的人本思想,人的固有天性被法律赋予了自然权利之基础地位。“亲亲相隐”乃人性天理之至,自当为人权应有之义,故继承传统、西学东渐,尤为必要。   (二)为什么能够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既是人性使然,自然自在恒在,不会因时而异,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会因地而变。故当见诸唐律之规,民乐从之,是遵从规律之导引而非单单惧于刑罚之残酷。   法律之于人性规律,顺应伦理之需时,民守而法之效达也;漠视人性之需时,规律转为民间法,仍于无形中发挥规范之能;扼杀伦理之需时,或结二果:其一,扼杀不成,人性如常而亲亲相隐继续;其二,人性扭曲,被迫从法。然爱有差等,生身父母尚不吝惜,盼其心怀守法之志,爱国之情,何其难也?况且血亲之情乃人性之本,稳定之根,去本拔根安邦定国都成妄念矣。   (三)为什么我国没有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绵延古今中外,于新中国成立之时却戛然而止,缘自何故?一制度之根本变革究竟取决于何者?有学者答曰:只要其依附之社会结构未变,是不会被轻易地一刀切断的。②对于亲亲相隐,毋宁说,只要人性之根本未变,即使不重塑也不会灭亡。深究我国今天逆世界潮流而动之缘由,大致有以下方面:   1.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容隐瞒、藏匿之举   首先,实事求是,本身无错,但最大的“是”就是人有人性,一理性之人先是一伦理人,而后方为政治人。命令一有人性之人去遵守用以规制有人性的人却违背人性的法律,何其缪也?   其次,这一理由机械地割裂了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枉顾社会法治与宗族伦理的本来张力。至于情法之牵连,待下文详述。   2.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惯性病态   口说无凭历史为鉴,文化大革命父子残害、夫妻揭发、兄弟反目之记忆,正是今朝“亲亲不能相隐“极致化放大化之缩影,其对社会政治与家庭伦理的重创至今尚未平复,难道已亟待重温昔日人人相食、人人自危的梦魇。   3.利益一元化的畸形格局   无多元利益之存在,就无平等、竞争、权利可言。我国的利益结构仍是单一化的国家利益,故莫笑朝鲜之各种古怪,因为其他国家正站在你我之背后嘲笑我们;因此,更请莫怪中国人无权利、人权之意识,此与你要唐朝人整天想着航空母舰,有何实质之别?   4.亲亲相隐乃法治之障碍 毕业论文   若此命题成立,为何深受障碍毒害的国家法治状况愈来愈好,而独具慧眼的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只有这四个国家,不允许亲情回避)的法治发展却举步维艰,吾甚惑也!然本着学术之严谨,犹需倾听反对者的声音:   第一,妨碍破案,增加司法成本。仿佛对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总有人乐此不疲的创造、辩护、捍卫。殊不知“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毫无帮助。蔡昱、龚刚《“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采数学之方法对于这一问题作了很好的注解,笔者颇为赞同。   第二,对被害人不公平。吾不禁想问,其一,侦破案件到底依靠何者?其二,犯罪对被害人家庭之伤害已成定局,是否也必须瓦解犯罪嫌疑人家庭之亲情伦理才算对被害人公平?如若冤假错案发生,由谁为嫌疑人之亲情损失买单?又由谁为整个社会忍受违逆人性之损失买单?   第三,滋生腐败。以刘清平先生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血亲伦理具有滋生腐败的负面内涵,然拜读其文章③之后吾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在规范体系中存在着呈现金字塔结构排列的三个范畴,即人性、法律和高尚的道德。自下而上,拥有对应品质的人愈来愈少,对人的要求愈来愈高。亲亲相隐乃人性天理之至,处于基础地位不可撼动,而腐败则处于高尚道德的范畴。即使亲亲相隐真的会带来腐败之效应,拿对基本人性的要求去满足高尚道德层面的需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