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双孢菇种植技术及中及镇发展前景
浅析双孢菇种植技术及中及镇发展前景
摘要:双孢菇属草腐菌,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非常高,鲜食最佳,可丰富群众菜篮子,规模种植时,可加工出口创汇。主要从双孢菇在本地的生产潜力,种植的高产技术及经济价值来进行总结论述,以期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双孢菇;前景;种植技术
1 双孢菇在中和镇的种植情况
1.1 中和镇基本概况
中和镇位于腾冲市城区西南部,东与腾越镇、和顺镇接壤,南与荷花、西与梁河、盈江毗邻,北接猴桥、马站。腾梁、腾密两条交通干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镇国土面积389km2,东西宽35km,南北长40km,耕地总面积27hm2,其中水田1 383.33hm2,旱地1 485.95hm2。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10 387户,人均耕地面积780m2。2015年人均纯收入9 773元。全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两山夹一坝,镇内最高海拔为2 026m,最低海拔为1 375m,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 491.1mm,全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水稻、包谷、油菜、烤烟、蔬菜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1.2 种植情况
为更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腾冲市农业局2006年引入四川峨嵋山市梁氏菌业公司到我镇发展双孢菇订单种植,并获成功。2007年中和镇引入该公司来发展种植,签订种植协议81份,148棚,合2.47hm2。后来市场因素影响,双孢菇种植面积不稳定,几经反复,种植规模一直没有进一步发展。
1.3 双孢菇种植效益
通过几年来的种植总结,双孢菇出菇时间长达5个月以上(12月下旬至5月下旬),每亩种植四个棚,每棚出菇400~750kg,一般在550kg左右,订单价格4.0元/kg,产值可达8 800元/667m2,每棚成本850元,折合3 400元/667m2,纯效益可达5 000元/667m2以上,适宜在我镇大力推广
2 发展双孢菇的意义
发展双孢菇种植首先拥有充足的稻草资源,中和镇1 480hm2水田,每年有666.67hm2左右稻草被焚烧,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第二是我镇大多数田块连年种植油菜,缺乏轮换,根肿病日趋突出,引入双孢菇种植是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是冬季男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发展双孢菇种植,既可兼顾家庭,又可增加收入;第四是与我镇主要的小春作物油菜相比,油菜纯收入在1 000元/667m2,而双孢菇一般在5 000元以上,可大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
3 双孢种植技术
3.1 配料表(表1)
3.2 堆料发酵
3.2.1 水稻收获后,尽快早晒干稻草,堆料发酵,最迟堆料时间是9月10日。
3.2.2 在稻田里就近堆料。料高1.2~1.5m,宽2m,100瓶菌种大致要堆4~5m长。堆料时稻草要干,无霉烂,堆料前稻草要预先打湿,堆料前油枯、过磷酸钙、石膏、尿素、复合肥混合均匀,不要将石灰粉与肥料混合在一起。在堆料铺稻草时,一层稻草,大约0.1m高,一层人畜粪,一层混合的肥料,撒均匀,一共12~15层。堆料要求;料堆顶成脊梁形,防止进入雨水,料堆边垂直。人畜粪及粪水基本均匀,下层略比上层少。
3.2.3 翻堆:翻堆时,内翻外,外翻内,上翻下,下翻上。尽可能翻均匀,达到内外、上下发酵均匀的目的。翻堆时间间隔天数为7-6-5-4-3,共4次,达到料色呈黄棕色或棕黄色,无粪块,无氨气等,生熟适宜,料变软、变熟有光泽,含水量达到60%左右。第1次翻堆时将60%的石灰粉分层均匀撒入料中,如果料偏干,可将石灰加水泼在料上。第1、2次翻堆时,料堆每次应缩窄10~20cm,第3次翻堆后,每次放宽10~20cm,高度不变。第1、2、3翻堆时,注意调节水份。料如果偏干,则加石灰水调节。翻完第3次时,水份含量以成人用手捏紧,指缝间有2~3滴水即可。第4次翻堆时,指缝间有1~2滴水即可。
3.2.4 建堆翻堆时要杀菌灭虫,第3、4次翻堆时,料堆要用敌敌畏、多菌灵、甲醛兑水喷洒。在料堆翻完之后,料堆周围多喷些农药,同时用薄膜封闭10h左右,用药量大概为整个药的3/4,剩余的用于播种上料时。
3.3 搭棚
水稻收获后,待田干后于四周开好排水沟即可搭棚,厢面宽80~90cm,其中每边厢埂5cm,单厢应70~80cm,过道宽50cm。若搭成人字棚,则每棚为两厢,人字棚架高1.5m左右。如为大棚,则一般每棚开四厢、六厢,两边的边厢沟宽为60~70cm,中间的净厢宽100cm左右,棚架顶部为2.2m左右。搭棚工作在播种前必须做好,与此同时用黑薄膜覆盖,棚的前后两头留有人进出通风的门口。
3.3.1 上料: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于播种前一天用干净的工具搬运到开好的厢面上,并堆成苕埂。培养料上床后,用剩余的多菌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