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治方法建设
猪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治方法建设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冠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该病发病急、传染快。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5月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对胰腺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常用的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本文就笔者的经验,提供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能有效地防治这种病状。
1、致病原
猪场的致病原是冠状病毒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单股RNA型;镜检可见与“猪流行性腹泻”致病原仅有细微的差别:前者病毒粒子直径为80~90nm,后者要大一些,约95~190nm。但这并不足以准确区分两种病毒,需取病死猪小肠病灶作“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才准确鉴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另外,前者致病病原对哺乳期(5~10d日龄)仔猪感染后的致死率要高于后者,但两种病原的诱发因素、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2、病原特性
抓住其病原特性有利于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特性有(1)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加热至45℃经45~50min即可灭活,65℃以上,20~30min将其杀死。但其耐低温,温度越低存活期越长,-20℃以下,可存活200d以上。(2)对pH值变化敏感,在pH值为3时可灭活。(3)乙醚和氯仿及常规消毒剂可杀灭该病毒。(4)不耐阳光和紫外线,直射阳光照射6h致其死亡。(5)该病毒不耐干燥和腐败。
3、流行特点
呈季节性发病,秋冬寒冷季节高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接触过的环境中普遍存在该致病原;高密度饲养,圈舍潮湿,密闭饲养极易发病;种公猪和母猪发病率高但极少死亡,可感染本场仔猪,10日龄以下仔猪致死率高达90%以上;中、青猪可感染发病,但多数显症轻微,短期自然康复;10日龄以下哺乳期仔猪发病率、致死率最高,随年龄增大,死亡率递减;新发病猪群呈流行性发生,普遍感染;老疫区呈地方性流行;由于经常产仔和补充易感猪发病,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潜伏。
4、症状
该症仔猪潜伏期较短,大猪潜伏期较长。仔猪发病急促,常伴剧烈腹泻,粪便黄色或灰白色,有消化不全的凝胶状乳块。发病2~5d可见机体迅速脱水,被毛干涩、粗乱、极度消瘦,10日龄以下仔猪一旦发病将死亡过半。剖解病死仔猪,侵损最严重的部位是胃和小肠,呈典型卡他性炎症反应。胃内充盈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胃壁散在出血点;小肠内包容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气泡和凝乳块,消除粘膜亦有充血,肠系膜淋巴肿胀,粘膜有坏死、脱落现象。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达100%:在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10%。断乳猪感染后2-4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毕业论文
5、诊断要点
抓住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区别,确诊以实验室检查为准。诊断依据有(1)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大小猪皆可感染发病。(2)外部环境条件多是寒冷季节,猪舍内阴冷、潮湿、卫生条件差。(3)显症为严重腹泻,偶伴呕吐;10日龄内仔猪致死率极高;日龄越大死亡率降低,但康复仔猪可致僵;大猪短期自行康复。(4)病理反应特点:胃内凝乳块;小肠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小肠内有黄绿色带气泡液体;小肠系膜淋巴管内缺乏乳糜;组织学镜检可见肠粘膜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形坏死、脱落等。(5)病原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此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6、综合防治
6.1 预防
(1)冬季做好防寒措施,哺乳期仔猪需在可控温的保育舍生活,保证足够温度。对猪舍、食槽每天用碘类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生长育成猪舍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选择在中午天气最暖和时进行,消毒要均匀、彻底。
(2)加强饲养管理。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提前做好春初、冬季等寒冷季节的应对,猪舍采取防风、保温措施;猪群整体加强营养、补饲抗应激的维生素及矿微,特别是哺乳期仔猪,要保证有充足的母乳,以提高抗病力,安全越冬。
(4)从源头一种母猪、公猪做起,剔除带毒个体,确保优良遗传基因;冬季合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