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
2012年2月 中 国 工 业 经 济 2012
第 期(总 期)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No. 2
【栏目名称】
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
——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
郑 鑫,2,陈 耀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是注重生产成本分析的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但这两类理论并没有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现有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使用“分散式转移”和“集中式转移”的阶段划分来描述产业转移的一般过程,并引入运输费用、需求分布等空间变量,构建出基于区位论思想的两地区模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下分别讨论了产业转移的实现条件和形式,发现地区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使用该模型分析中国现实,发现集中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要大于分散式转移;而运输费用的下降和内需的扩大将提高集中式转移的动力,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集中式转移但助推了分散式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运输费用;需求分布;区位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一般认为,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前者主要是立足于产业转入区的观察,由赤松要(K. Akamatsu,1935,1937,1961,1962)提出,后由小岛清(K. Kojima,1958,1960,1970,1992,2000)使用比较成本理论阐述了其发生机理,将产业发展划分为进口、本地生产、出口三个阶段,并提出了“顺贸易导向”的海外投资主张(Pro-trade-oriented FDI,PROT-FDI)。后者则主要是立足于产业转出区的观察,由弗农(R. Vernon,1966)提出,强调了创新过程、规模经济效应、信息缺乏(Ignorance)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的生产区位变化,并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走向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如果将规模经济效应、信息缺乏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也纳入生产成本的计算,则可以认为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都是以不同区位生产成本的比较为基础的。 两种理论主要属于源自国际经济学,注重对国际间生产成本的考察,但均抽象掉了空间大小和距离因素,致使其对于国内产业转移现象的解释力不足。要素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性要明显大于国际,尤其是国内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产成本差异对于产业转移的解释力。而我国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的事实说明需求的空间分布对产业布局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一般更倾向于选择附近地区及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说明空间距离对产业转移具有巨大影响。在现实中,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港口、特高压输电线路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大大缩小了空间经济距离,同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将逐渐改变我国各产业的市场环境,这些变化着的空间因素对于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和预测。
为此,本文在区位论思想基础上,将空间变量引入产业转移模型,综合分析运输费用、需求分布及生产成本三类变量对产业转移进程的影响,以期对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并为企业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由于国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制造业,因此,模型主要针对制造业的特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跨区域运输)进行设定,模型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制造业以及产业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
二、产业转移的阶段划分与模型构建
1. 分散式转移阶段与集中式转移阶段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阐述的产业区位变迁实际上是“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梁琦,刘厚俊,2003),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生产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类型特征,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最佳生产区位和分布类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生产集中于产品创新地,随着知识溢出作用的发挥,其他地区开始模仿和改进该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区位增多并呈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特征,最终随着产品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活动向成本最低的地区集中。同样,强调地区要素禀赋变化的雁阵模型描述的“进口——本地生产——出口”过程,在区位分布上也表现为“集中——分散——再集中”,从欠发达地区角度看,“进口”阶段意味着产品生产集中在发达地区,“本地生产”阶段意味着产品生产区位增多(本地成为新增生产区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