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how为政以德上课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论,编纂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时代背景 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的话题趋势: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德治论是一种政治理想主义,它把道德的社会功用夸大了,所以孔子、孟子在当时到处碰壁,并被目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相反富国强兵的法家学说得到了列国的采用。但是道德治国论只是不能独用,却不可或缺。它提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见解和正人先要正已的主张,都是万古不移的真理,它比法治论更具有战略眼光,更符合人道主义的精神。 儒家的治国论始终具有泛道德主义色彩,其弊病是往往把道德问题政治化和忽视法律建设,其优点是对领导集团有一种全社会的道德舆论监督,能使道德水平低的为政者树立不起光辉的形象。 孔子主张内在的自我约束,而不赞成外在的强制约束,这是他的人道思想的体现,事实上一个人避免犯罪最根本的方法,是内心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感。 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法治也是必要的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是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 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这就是富民政策。 《管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 “先富后教”思想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意识到了物质生活条件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注意“富”是“教”的前提。不富难以施教。另一方面,富了必须施“教”。财富只是为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一种可能,并不是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就自动地有道德行为。 物质利益的满足,并不必然地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财富只是为道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条件,这只是解决道德问题的外在方面。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能否转化大多数人自觉的思想,并通过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出来,这需要人们建立起稳定的道德人格。这是内在的方面,只有通过教化,才能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内在的人格素养。 子贡问政。子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