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案例-句中课题-江苏句容高级中学.doc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案例-句中课题-江苏句容高级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案例-句中课题-江苏句容高级中学

课题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第三节《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目 标 虽说本节课所讲述的事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但是由于它属于过去的东西,理论性又很强,但是,我们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大致形成了,所以,理解、抽象概括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就不算件难事。针对上述学生状况,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①识记:报刊业方面: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验播出,标志着电影事业的诞生。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②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作用;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的优势。   ③运用:比较各个媒介的不同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他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掌握电影的特点;问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视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所以它的教化功能更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它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这一课的三个问题即:报刊、广播影视、网络,无论从课题的本身还是它们产生的影响来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人的生活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所以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感觉到历史和现实的亲和度加强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鉴于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致形成,本节课内容又十分贴近生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确定为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 学 资 源 报纸、多媒体、电子图书、电脑、互联网、影视资料及历史博物馆 等。 教 的 方 法 学 的 方 法 教学方法: (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组织资料,加深对我们本节课要学知识的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消化”。   (3)“授之以渔,终身受益”,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4)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配以图片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鼓动学生多思考、多回答,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最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整理,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获取知识的本领。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看一下本课引言部分的两幅图,通过两个问题:一、通过观察图片并阅读第一段文字,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二、请阅读第二段文字回答,现在世界上主要有哪几种媒介体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本课正是具体介绍了这几种媒介体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习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表格认真的预习课文并填写相关内容。 课题 形成 发展 繁荣 报刊 广播影视 网络 上课时,我先检查学生的表格完成情况,然后根据本课现实性比较突出的特点设计出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1.报刊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你喜欢这种传媒方式吗? 2.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历程如何?现在突然没有电视了我们怎么办? 3.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媒介?它对青少年有何影响?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为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二是使学生感到历史和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难点突破: 以组织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为例:   在介绍“互联网的发展”一目时,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将电脑与互联网相连接,利用投影仪向学生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