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的对析与《地下室手记》中的现代性问题.PDFVIP

巴赫金的对析与《地下室手记》中的现代性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赫金的对话分析与《地下室手记》中的现代性问题 韩军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要:《地下室手记》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尤其是和各种现代理论发生了种种密切的关 联,本文认为,要透视该文本的这种丰富特质,就必须深入到巴赫金对此所作的“对话”分析之中,全面探 讨这种 “对话”的形式及其功能。从中可以发现,“对话”形式本身正是俄罗斯 19世纪 60 年代那种 “欠发达 现代主义”的最好写照,而 “对话”理论所展示出来的根本问题以及关注的“意识”、“思想”、“历史”诸层 面,也正是观照现代性文化的必要视野。 关键词:对话;未完成;意识;思想;历史;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1 文献标示码:A [1] 《地下室手记》 是篇很独特的自白性的Icherzälung (第一人称叙述),这种形式尽管有 马尔科姆·琼斯所说的便于结构的问题[2],同时也应看到,正是围绕着这个叙事人,才构成了 文本复杂的艺术形式以及丰富的思想所指。对此,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的如下描述颇能 引发人们的思考: 现代文学中极少有哪个作品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那样,被广为阅 读或引用。“地下室人”的名字已被收进了现代文化意识的词汇表里,这一人物已经象 哈姆雷特、唐吉珂德、唐璜、和浮士德一样——具有了一种伟大文学原型创作才具有 的象征地位。任何一篇关于现代文化的书或文章,若忽视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 似乎都会显得残缺不全。在过去 50 年里出现的每一个重要的文学发展流派——尼采主 义、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宗教危机论、存在主义等——都声称, 地下室人是他们流派的一部分。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被看作是一种预言先知, 那么,他一定被视为了一种警示,一种令人敬而远之的、可怕的警示。[3] 说是“预言先知”确实言过其词,可作为“警示”,这个人物依然在不断地与新兴的理论发生 着关联。我以为,对于这个文本的把握,与其去寻找某个固定的现代理论所指,倒不如去探 寻其卓越的艺术形式如何实现了美学上的多重可能性,也许从中反而能够透视约瑟夫·弗兰 克所提出的这种阐释的现代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对《地下室手记》所作的对话分 析无疑是准确而精辟的,他所提供的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颖而深刻的范式成了众多现代 理论(或后现代理论)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巴赫金本人这种保持着强烈对话性的理论框 架连同他个人特有的“未完成性”的叙述风格,也都成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经验的真正实践 和阐释[4] 。本文试以巴赫金的分析为出发点,并采用巴赫金式的与其它阐释文本相对话的方式, 就此提出个人的理解。 一 巴赫金对于《地下室手记》的具体分析主要见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以下简称 [5] “诗学”)的第二章“主人公”问题和第五章“语言”问题的讨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巴 赫金忽略了这个文本的“思想”(第三章)和“结构”(第四章)问题,因为巴赫金在《诗学》 中关注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整体,而不是某部具体的作品,所以提出的问题更具有整 体上的适用性。对于这个文本,也就需要在这几个问题的相互参照中来加以阐释。 在第二章里,就像巴赫金所指出的,“地下室人”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典型的主人公, - 1 - 很难用任何现成的文学理论术语(如性格、典型、气质)加以把握,那些确定的社会属性或 个人性格在他身上晦暗不明,而凸显的只有他的自我意识,他了解一切,时代、社会甚至包 括自我,并在内心深处反复咀嚼着一切,在这种与他人意识、自我意识的复杂的对话之中, 呈现着完全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地下室主人公用心倾听着人们议论他的每一个字,就好像在他人意识的镜子里照 见自己,看到了自己形象在镜子里的种种折射;他也知道自己得到的客观评价,既不 受他人意识左右也不受自我意识左右的评价;他还要考虑“第三者”的看法。但是, 他同样明白,所有这些对他的品评,不论不时有偏颇的或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