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与其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和分析
黄桂群 王利平 邝惠冰 蓝颖茹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肾内科 广东 广州510080)
目的:通过监测200例糖尿病餐后血糖,观察导致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病人200例,根据餐后血糖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视网膜病变等发生情况,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餐后血糖升高,84例餐后血糖正常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积极控制患者餐后血糖的升高,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减少糖尿病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餐后血糖;并发症;危险因素
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积极控制血糖升高,减少糖尿病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是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1]。尤其是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空腹血糖可能在正常范围,体检时不容易发现血糖的异常。2007年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餐后血糖治疗指南》[2],餐后高血糖可引起葡萄糖在细胞和组织的高血糖毒性作用,并在血糖升高对人体的危害中占主要地位[3]。本研究拟通过对200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解餐后血糖的升高是否会造成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6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84例餐后血糖正常。年龄43-78岁,平均56.35岁,病程5-16年,平均7.85年。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各种化验结果,并进行眼底检查。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仪(cparianioH3646,美国伯乐公司),尿微量白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比较分析2组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糖化血红蛋白,所有数据录入SPSS,计数资料用ⅹ2 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
结果
经过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而餐后血糖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研究组(116) 对照组(84) p 性别(M/F) 74/42 48/36 >0.05 年龄(岁) 56.52±1.31 55.35±2.43 >0.05 病程(年) 7.36±1.02 6.98±1.22 >0.05 表2 两组在餐后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
研究组 对照组 p 标准餐后2h血糖(mmol) 13.8±1.32
8.6±1.12 0.01 HbAlc(%) 7.9±0.7 7.0±0.5 <0.01 GFR(ml/min) 131.0±12.5 105.0±8.3 <0.01 UMA(mg/d) 170.6±2.65 90.52±2.36 <0.01 合并高血压 67 23 <0.01 合并高脂血症 78 33 <0.01 合并视网膜病变 56 19 <0.01 3讨论
在糖尿病早期,餐后血糖开始升高而空腹血糖还在正常范围时,糖尿病并发症就已经开始发生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血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近年来资料提示,餐后血糖不仅是大血管病变的因素,也与微血管病变发生有关系。急性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快速升高,用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主要特点是餐后高血糖,在葡萄糖耐量减低阶段已发现尿蛋白排出率增高。研究表明,标准餐后2h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高度相关[4] 。影响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120的因素有差别[5]。餐后高血糖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致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长期肾小球高滤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减低。餐后高血糖是由于RI第二时相分泌不足导致,可以害胰岛B细胞功能,高血糖对肾脏损害除了致HbAlc合成增多外,高血糖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肾供血。餐后高血糖并发高血压,尤其是舒张压促进蛋白尿的形成,主要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能降低蛋白尿[6],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预防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餐后高血糖使肾小球内压增高,同时降低肾近曲小管对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