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3.5 光合作用练习 浙科版必修1
?3.5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产生水
B.绝大多数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解析:选A。据图可知,1是光反应阶段,2是碳反应阶段,3是糖酵解阶段,4是柠檬酸循环阶段,5是电子传递链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是NADPH,用于碳反应阶段还原三碳酸分子,而需氧呼吸中的[H]是NADH,用于跟O2结合生成水。
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NADPH、ATP、CO2、三碳糖
D.图中②不仅用于还原C3(三碳酸分子),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解析:选D。据图可知,①是NADPH,②是ATP,③是CO2,④是三碳糖,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碳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为碳反应阶段中C3(三碳酸分子)的还原过程供能,不能为细胞其他生命活动供能。
3.(201·杭州高二月考)下图为某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总量、干物质量和呼吸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数量。该数值越大,表示叶片交错覆盖的程度越大)。判断a、b、c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三种物质量及为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物质的量:①干物质量 ②有机物的总量 ③呼吸量 生产措施:④禁止砍伐林木 ⑤适量砍伐林木,使林木保持合适的密度
A.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④
解析:选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有机物总量”来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干物质量”来表示,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呼吸量”来表示,三者的关系是:有机物总量=干物质量+呼吸量,即a=b+c。
4.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解析:选B。分析曲线时一定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甲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的推移(一昼夜24小时),纵坐标是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由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引起的),曲线的含义是: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在一昼夜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乙曲线所示的是:植物一昼夜内吸收或放出CO2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甲乙两曲线各点对应情况是:A对应a,凌晨0点,只有呼吸,植物释放CO2;B对应b点(A项正确),植物释放CO2减少的原因是夜间低温影响呼吸强度;C点对应d点,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C项正确),此时植物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即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植物在乙图c点(甲图C点之前)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f点CO2吸收速率有所下降,是由于中午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吸收CO2减少;F点对应h点(B项错误),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其后某时刻光合作用消失。一昼夜后,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G点低于A点),减少的CO2量=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植物一昼夜呼吸放出的CO2量,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含量上升。
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对M、N、O、P、Q五个点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细胞呼吸强度
B.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O点左移
C.若光照强度突然由Q变为P,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RuBP的含量会增多
D.在Q点,高CO2浓度的曲线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度
解析:选D。注意此坐标系的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的变化,纵坐标的光合速率可以理解成“CO2的吸收速率”。M点时光照强度是0,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细胞呼吸,A项错误;O点时,植物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细胞呼吸强度增加,释放CO2增多,M点下移,而光合作用强度要整体下降,曲线整体要向右下方移动,即O点右移,P点向右下方移动,B项错误;光照减弱时,影响到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的含量上升,RuBP的含量下降,C项错误;在Q点,高CO2浓度的曲线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此时的25 ℃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D项正确。
6.(2012·瑞安高二质检)实验室里有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 2017-2018届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0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doc
- 2017-2018届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3.1 细胞与能量练习1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届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1节 细胞与能量习题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3节 酶习题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2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4节 细胞呼吸习题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导学案(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学案(无答案)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章末过关检测 浙科版必修1.doc
- 2017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5节 光合作用习题 浙科版必修1.doc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doc VIP
-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方法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广东省华医网公需课考题答案—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物流园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汇编.pdf VIP
- 2019年山东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网络安全)答案.doc VIP
- (9月3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初中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07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贵州选拔赛砌筑项目技术文件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