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明清时期封建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ptVIP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明清时期封建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明清时期封建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

5.清朝康熙《归安县志》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棉为绸尤工。”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生产呈现区域性特点 C.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 D.此经营方式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平衡 【解析】选A。从材料看,归安乡“力农”“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等信息揭示了清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呈现区域性和多种经营的特点,材料中没有关于内在雇佣关系的信息。 【变式训练】(2013·宁德质检)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选A。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 6.(2013·湛江二模)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商与寇可以相互转换,关键是看商业政策,鼓励商业则寇转为商,禁止商业则商转为寇,而且禁商政策越严,寇情越严重。因此正确答案选C。A、B表述错误,D与材料信息不符。 7.《儒林外史》记载:两个读书人在茶馆喝茶,看到一个商人,大概挺有钱,也儒冠儒服,一副知识分子的打扮,坐在那里喝茶,于是把那个商人一阵好打:你也敢来冒充儒生!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 A.抑商政策大行其道 B.商人败坏社会风气 C.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社会等级观念盛行 【解析】选D。材料中描述了在明清之际,社会生活中经商意识较为深厚,出现了大商人群体。但是从读书人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社会等级观念还是存在轻视商人群体的思想。 【方法指导】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到后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特别是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往来。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2)比较两种思想本质上的不同,以及二者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 【解题提示】 从思想性质方面分析不同;从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差异 二人对于“民主”的不同理解 答之源 明清中国;近代西方 抓时间 二人思想的本质区别及影响差异 黄宗羲及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找题眼 第(2)题 第(1)题 审题 答案:(1)①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斯宾诺莎认为民主政体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个人就要服从国家的统治权;在民主政体下,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是最自然的政体。 (2)①不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斯宾诺莎的思想则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思想。②差异: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则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民主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拓展】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的不同 1.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程度不同。黄宗羲和卢梭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时,深刻程度上黄宗羲不及卢梭。黄宗羲批判否定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他对君主制度还抱有幻想。因此,黄宗羲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但不否定君主制;卢梭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是很彻底的,他不仅批判一切封建君主,而且否定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制度。 2.所推崇的政体不同。正是由于黄宗羲和卢梭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