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大的难点
将宋明理学确定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大难点的依据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在新课标教材中被置于高中历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框架之中历史教师 “头疼”的历史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不深,对其思想自身就没搞明白,明白地讲授给学生;为了更好的理解宋明理学备课过程中准备材料过多,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舍,从而无法突破重难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道宋代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有关理学产生的诸多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影响广泛而久远的学说与思潮,其兴起、形成乃至确立、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归根到底则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儒学的纲常伦理在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已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并面临佛、道的外在挑战,尽管有唐代韩愈发起的复兴儒学运动,但这些举措显得苍白无力,并且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时期。因此理学创立者们把佛道看作是对儒学的巨大挑战,对政治、社会秩序的巨大威胁。欧阳修曾大声疾呼:“佛法为我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他主张“礼义者,胜佛之本也”,应以儒家思想为根本,恢复发展传统伦理秩序。当时在宋代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士大夫无不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所以,回应佛道的理论挑战,是学必须跨越的障碍。在三教竞争与融合的文化格局下,佛是理学必须实现的目标。所以,他们以一种强烈而开放的认同意识,从佛道等宗教伦理传统中汲取营养,主张既利用它们的符号资源,又不丧失自身的精神取向。这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士大夫阶层在理学产生中的特殊地位。
与此同时,北宋特殊社会环境也为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两税法改革导致国家均田制转向地主租佃制,引起了新的人际关系;宋、辽、夏、金、蒙古对峙产生新的民族关系,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文化教育事业范围扩大,经济的繁荣,都需要新的意识形态。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只从思想领域的抗衡或融合来理解理学的产生,而根据课堂结构容量,对材料进行取舍,引导学生从社会与思想的互动上来认识这一问题体会到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即“兼容并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内在联系
宋明理学就其内容,主要分为两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学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讲授宋明理学内容时,注意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体系内的逻辑关系;同时根据高中生现有认知水平,在两派思想讲述过程中去“哲学化”色彩尤其对高学生而言,引用大量文言文材料,而应采取浅入浅出的方式,利用小故事,通过设置必要的学生活动,从思想层面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达到对理学的深刻认识。而教师对历史与现实分寸的巧妙把握,则恰恰引起学生对现今社会诸多问题的极大反思。
程朱理学认为“外物即理”“性即理”的人性二元论。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一派提出了“心即理”的人性一元论。由此看出,两派思想在关于“理”的位置有差异。两派对“理”认知的方法论也存在差异。程朱学派主张“格物致知”积累渐进。程朱学派把圣贤之书看作是载道的工具,认为要穷天地之理,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必须研习儒家经典。在读书的方法上,强调“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铢分毫析”的读书方法。由此积累渐进,日行不怠,自然就会养成圣贤人格。这便是程朱理学的修养之方。与程朱理学主张不同的是,陆王心学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强调“致良知”。从“心即理”的人性一元论出发,陆王学派强调内在道德行为动机,即“心”在道德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良知”人皆有之,即使愚夫愚妇甚至盗贼的良知亦不会泯灭,并由此作出了“满街都是圣人”的论断,将程朱派的圣人观念世俗化。?当然,两派还有其内在的密切联系。在儒家所塑造的人格世界中,它们都以人的道德本性为最高原则,都强调人的道德存在,虽旨趣各异,方法有别,然殊途同归,都以“理”为核心,都以光复道统、传承发扬儒家伦理道德为己任;用儒家伦理纲常规范人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体现。且两派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以恢复“善之本性”,学为圣人,达到治国、平天下。这里所讲的“人欲”,是提倡人的正当欲望的,并认为人的正当欲望是“天理”如吃饭、穿衣等;而真正的“人欲”则是人类过分地追求物质享乐而已。“灭人欲”所要灭的“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中国改革开放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就是儒家注重现世的产物,但在我们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