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静电剂的应用-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DOC

抗静电剂的应用-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静电剂的应用-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

抗静电剂的应用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 导电材料 静电消散材料 抗静电材料 绝缘材料 <><><>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电荷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导致了高分子材料的起电。在高分子材料的接触、摩擦过程中,电荷不断产生又不断泄漏,因此其电荷量是一个动态平衡值。影响最后残留电荷量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材料对正或负电荷的相对亲和力(与材料化学基团的性质、取向等有关)、材料的电阻率(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杂质等有很大关系)以及两表面间真正接触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表面状态及接触或摩擦压力等)。 防止静电必须打破电荷平衡以降低残余电荷量。要么降低静电的产生量,要么增大静电的泄漏量。抗静电剂正好同时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滑作用、电中和作用、导电作用三个方面。 高聚物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是以单分子层定向排列,而是以几个分子层排列。随着层数的逐渐增多,分子的取向度逐渐降低,如同金属的原子层滑移一样,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层与层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平向滑移现象。这样不仅会使高聚物材料与摩擦物体间距离增大。即减小了实际接触面积,并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从而防止静电荷产生。 表面活性剂的导电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吸湿性上。其结构一般同时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表面活性分子在高聚物表面上形成连续的吸附层后,就会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汽,从而改变高聚物表面的吸湿性能。 被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水层将作为离子(包括质子)或电子运动的场所。离子型抗静电剂在水层中将离解为游离阴、阳离子。当游离离子与高聚物表面产生的电荷符号相反时,就会产生电中和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形成的离子和抗静电剂形成的离子通过其运动达到导电目的。 羟基和氨基能放出质子。含羟基和氨基的抗静电剂在水中可按如下质子导电形式来描述电荷转移过程: N—羟乙基取代的伯胺有抗静电效果,酰胺中N,N—二羟乙基取代的化合物有特别高的抗静电效果。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羟基数目越多,其抗静电作用与空气中湿度的关系就越小。根据上述的质子导电机理证明:凡通过氢桥形成的线形缔合或能形成分子内环状缔合的体系,都有较高的抗静电效果。又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磷酸衍生物要比硫酸或磷酸盐有更高的抗静电效果,因为磷酸衍生物能与水分子发生健合作用,从而表现出类似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例如磷酸酯与水键合,表现出类似于氧鎓化合物的性能,从而大大改善表面电导率。 非离子抗静电剂(如聚乙二醇型)的导电机理,可用聚氧乙烯链中氧原子的剩余价力与被吸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成键,从而生成阳离子络合物来解释。这类非离子抗静电剂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的特征,即与水作用可生成如下作用的聚氧鎓化合物: 当聚乙二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聚物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