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第一篇: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四 晴见多云 今天下午,州委办机关党委与村党总支在村委会大院开展联谊活动,并共同举办纪念建党91周年庆祝大会。会议由主持,邀请了作报告,作了总结讲话。会上,村新发展的30多名新党员进行了宣誓,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和社干进行了表彰。我们州委办机关的党员同志与村的农村党员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拉近了机关与基层党员同志的距离。 这次到挂钩点活动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州委办机关党员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根据安排,我直接联系村南景村民小组的三位农民群众。在联谊活动结束后,我在南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金岩亮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我直接挂钩联系的金相莲家。 下午16:30时,我和金支书来到南景村民小组门牌为144号的金相莲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傣族农家小院,正堂屋是三格砖木结构的瓦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堆柴草、农具等杂物的小楼,对面是木架搭起的牛圈。中间水泥地院场打扫得很干净,旁边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 在金支书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金相莲(女,19岁,在家务农)及其父母,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并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大像框一个。金相莲性格内向腼腆,话语不多,衣着朴素。我在金支书的陪同下,与金相莲的父亲聊起了家常。 — 1 — 我问:“老大爹今年有几岁了,身体还健朗吧,家里有几个小孩?” 他用夹带浓重傣语口音的汉话告诉我:“今年有50多岁了,身体还好、还可以下地干活,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叫金相莲,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大人做活,小儿子还在读小学。” 我问:“家里有几亩水田、几亩旱地,主要种些什么农作物,收成好不好?是否发展一些养殖业,每年家庭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 他说:“现在家里有七、八亩水田,十多亩旱地,主要种水稻、西瓜,有时也种些菜,每年的收成还可以,自己吃的也够,多的就拿到外面去卖。” “这些年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的政策好啊!种地不收税,国家还给补贴;小孩上学不交学费,国家还给生活补助;家里人生病住院了,国家还给报销大部分住院费。政府还帮我们修了水泥路,架了自来水管,装了电视接收器。现在我们地里种的庄稼市场价格还不错,每年的收入不断增加,家里还添置了拖拉机、摩托车,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我们农村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他高兴地说道。 我也笑着说:“老大爹,我是州委办的一名干部,是一名机关党员,今天我就和您及金相莲结成亲戚了,您家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我会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我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在“民情联系卡”上都有,希望我们亲戚之间多走动、多联系,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他高兴地说:“感谢你们来看望我,关心我们农村和生活,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困难,也希望你们身体好、工作好、样样好!如里金旺!” 听着金相莲老父亲朴实、真挚的话语,我的心里有些感动。临走前,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傣族老大爹结满老茧的手,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一股坚定的力量、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份淳朴真挚的情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心,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汲取丰富营养和获取无限力量。 第二篇:个人民情日记双联活动重在富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2014年6月14日早上10点天气:晴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四次深入联系贫困户张万象家中,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 我联系的是阿子滩村的张万象,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中,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他们家一共5口人,一个年迈80岁的老母亲、两口子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高中。男主人今年46岁,因为有慢性胃病,所以只有每年农闲时才能到其他市县当木工,每年做3个月左右的活,收入约6千元左右。女主人一人在家务作11亩的山地,收入微薄。在乡村的带领下,家里还搭建了2座蔬菜大棚,其中有一座是2014年建的,另一座是2014年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2014元。 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张万象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2万多元收入就有点微薄了,两个孩子都要上大学,巨大的学费开支将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当我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夫妇只是笑一笑,说也没什么打算,就这么凑合着过。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张万象虽然也有一技之长,但是大量的人力都耗费在亩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山地上,无暇外出务工。 发展壮大蔬菜大棚产业的致富的最好出路 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大战略”目标,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阿子滩村目前共有120座蔬菜大棚投入使用,大部分蔬菜大棚长势良好,而且农牧民群众也有一定的积极性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