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

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农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事迹 带头致富的乡村女强人 在**区**村后山的羊肠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奋善良的青年妇女,每天背着一个小孩再一手拿着锄头、一手牵着另一个小孩,早出晚归,整整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了五个春秋。她就是33岁的**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张建菊。 张建菊从小就家境贫寒,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劳的母亲,挑着凉粉小担走村串乡、赶庙会、跑集镇赚来的一点钱苦苦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张建菊望着瘦弱的母亲,含泪离开了学校,在家帮母亲承担家务活。面对困窘的家境和家乡的穷山恶水,她彷徨过、怨过自己命苦。母亲看到她终日愁眉苦脸,便对她说:“孩子,人穷志不能穷啊!再说你正赶上党的好政策,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好时代,只要有决心、有信心,什么事都能干成!”母亲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勇气。16岁的那年春天,她跟着村里大人到金昌市一家大酒店打工,由于她好学上进,工作积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了酒店的骨干,担任了会计兼大堂领班。四年后,她用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在金昌市自己开办了一家酒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当地享有盛名,成了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张建菊结婚后,随丈夫回到老家农村,她看到不少乡亲们成天游来逛去,怨天怨地,认命受穷,无所作为。她想改革开放近30年了,还有这么一些人,思想不解放,总是只靠旧观念种庄稼过日子,只要观念变,黄土地也能生出金来。我应该带头在农村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农村同样大有作为。后来,她在山上承包了10多亩地,建起了桃园,挖坑种树,打井盖房,架线修路,挖沟护园,搞基本建设。春季她带着两个小孩上山,一锄一锄把10多亩桃园翻了一遍,套种香菜、西瓜、大白菜、萝卜等农作物。数九寒冬,她顶着凛冽的北风刨开冻土,给桃树施上基肥。她还刻苦学习钻研园艺知识,熟练地掌握了剪枝、施肥、防病灭虫等技术。第一年,仅套种的香菜、大白菜两项收入3500元,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 第三年,她的桃园硕果累累,四面八方的客户前来购买,运往南方大城市,村里人称她是“桃老板”,有的还叫她“富婆子”。在她的带动下,不少农民跟她上山承包土地,建起了桃园,她教他们管理,搞推销等。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五年后,正当桃园进入收获黄金季节时,谁也没想到,她却毅然把桃园无偿转送给本村一位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困难户。不少亲朋好友有点想不通,说什么:“摇钱树白白送给别人,你自己怎么办?”她充满信心地回答:“致富的路很多,什么地方都可以闯出一条致富路来。” xx年春天,张建菊带着几名贫困户妇女去广东闯天下。 2014年,她的名字和先进事迹载入了**区群英谱里。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第二篇:致富先进个人材料 引先进科技创致富之路 ——记一位带领农牧民走上致富道路的优秀农牧民 **,现年46岁,男,系****村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引进蔬菜种植技术、改良蔬菜品种以及研发适宜于高原缺氧地区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并将引进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农牧民,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丰富地区蔬菜市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勇于做迈出第一步的人。 为了解决我县群众吃菜难,吃新鲜蔬菜更难的问题,1989年**县政府投资10万元,在**修建了一处总占地面积为8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但是由于我县夏季短,气候恶劣,加之缺乏后续发展动力和资金,以及蔬菜种植技术的落后,基地收效甚微。因此,2014年政府决定将地转包给个人,当时蔬菜种植业并不被人看好,都认为我县气候不适宜大面积种植蔬菜,且县城蔬菜市场基本被海东地区甚至省外各地的蔬菜供应商占据,无法有好的销量。这时**同志力排众议,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没有多少创业资金的情况下,多方筹措,与县农牧局签订承包合同,迈出了个人承包蔬菜种植基地的第一步,并开始潜心研究蔬菜的种植技术,力求改良蔬菜品种,为发展我县蔬菜种植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素的限制,我县农业发展滞后,传统 的蔬菜种植仅有洋芋、白菜等少数几种,而且仅作为自家食用,从未进入蔬菜市场。**刚承包蔬菜基地的头几年,蔬菜产量低,品质也较差,想进入我县蔬菜市场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因此常常是菜好不容易种出来了,却没有人买,只好自己吃或者送给亲朋,家人看到他如此辛苦,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就劝他尽早放弃,改干其他行业,但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说:“天下没有种不好的地,只有不会种地的人,我就不信我种不出来大家都喜欢吃的菜”。没有技术,他积极联系县科技局的科技人员,一天几次登门请教技术;没有资金,他卖掉自己心爱的牛羊,引进优良籽种和维修温棚;看不懂科技教材,他一字一字地查字典,记笔记,认字记词,从新学习,县科技局的技术人员看到他如此坚忍不拔和好学上进,被深深地感动了,多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