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说文-逢甲大学
http ://
《》
:()
:
:
第十三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
論《說文》通人之範疇
宋建華
逢甲大學中文系
壹、前言
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羅列先秦兩漢所見文獻與訓詁方法,所謂「今敘
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
1
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也。」 務求論述信而有徵,講求
形義相合要旨,使後人能經由許書咸睹字例之條。然《說文》受限於字書體式,
於全書體例多闕而未論,若一曰例、引經例、引書例、闕疑例、引通人例等皆是,
以「博采通人」而言,其範疇為何?作用為何?皆有待後人之梳理歸納。自明楊
2
慎《六書索隱》羅列通人二十八人之後, 清代至民國以來研究《說文》者,揣
測許意,有就黃帝之世天老論起,有自春秋時期孔子論起,有以兩漢學者為規範
者,眾說紛紜,莫綜一是,是以本文擬就《說文》「通人」之範疇,略述己意。
貳、諸家異說
總揆諸家論述要旨,其觀點分歧之因,不外時代斷限與通人人數之別,故本
文擬以時代斷限為縱軸線,區分為黃帝時期、春秋時期、兩漢時期三類,並於各
類中兼論通人人數之差異。
一、黃帝時期
主張從黃帝時期之天老論起者,以江舉謙、劉煜輝、蔡信發為代表3 ,而收
錄人數略有區別。
(一)江舉謙《說文解字的綜合研究》
1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第 771 頁。台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11 月。
2 楊慎《六書索隱.敘》.《四庫全書存目》經部.小學類 189 冊第 355 頁。濟南.齊魯書社.1997
年。
3 以發表時間為先後順序。
7
第十三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
江舉謙云:「按許君所引通人之說,段氏羅列未周。茲綜後人馬彝初(華按:
即馬宗霍《說文解字引通人考》)等所補,並按時代分列於下:(一)黃帝之世 天
老(二)商湯之世 伊尹(三)春秋戰國 孔子、師曠、楚莊王、孟子、呂不韋、
韓非(四)兩漢 司馬相如、京房、淮南王、董仲舒、劉向、劉歆、楊雄、爰禮、
歐陽喬、尹彤、逯安、王育、莊都、黃顥、譚長、周成、官溥、張徹、甯嚴、桑
欽、杜林、衛宏、徐巡、班固、傅毅、賈逵、張林。」4
華按:江氏列舉《說文》通人為三十五人。江舉謙雖依時代區分為四期,並於各
期之下羅列通人,然對於《說文》通人之範疇並無論述,據余揣測,凡《說文》
中以人名出現者即歸屬之。若依江氏《說文解字的綜合研究》之體例,有「引經
5 6
為說」 、有「引群書為說」 、有「引通人為說」之說,則《說文》:「武,楚莊
王:『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7本為宣公十二年《左傳》文,依引述
內容當歸於「引經為說」,倘若因其無「《春秋傳》曰」之敘述形式,而歸之於「通
人」,恐未盡合宜。又若《說文》:「公,平分也。从八厶。八猶背也。《韓非》曰:
背厶爲公。」從《說文》敘述而言,《韓非》當直指書名,若以通人論之,仍有
待斟酌。
(二)劉煜輝《說文博采通人考釋》
劉煜輝云:「段氏所列二十七人,其所列尚有未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