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lc原理及应用new上
目 录
第一章. PLC概论 4
第一节. PLC的产生 4
第二节. PLC的定义及其术语 5
一.定义 5
二.常用术语 5
第三节. PLC特点 6
一.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6
二. 程序可变、具有柔性 7
三.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7
四. 功能完善 8
五. 组合灵活、扩充方便 8
六. 减少了工作量 8
七. 体积小、重量轻、环境要求低 8
八. 成本低、水平高 8
第四节. PLC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9
一. 应用状况 9
二. 发展趋势 10
第二章. 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第一节. PLC的组成 12
第二节. PLC主要部件功能 13
一. CPU 13
二. 存储器 13
三. I/O部分 15
四. 编程工具 20
五. 电源 21
第三节. PLC的工作原理 22
一. PLC的工作过程 22
二. 扫描周期的计算方法 23
三. 系统响应时间 24
第四节. 三菱FX2N PLC简介及编程元件的地址 27
第五节. OMRON C200H数据通道 36
一. I/O继电器区 36
二. 内部辅助继电器区 ( Internal Relay ) IR区 37
三. 特殊继电器区 ( Special Relay ) SR区 37
四. 暂存继电器区 ( Temporary Relay ) TR区 40
五. 保持继电器区 ( Holding Relay ) HR区 40
六. 辅助存贮继电器区 ( Auxiliary Relay ) AR区 40
七. 链接继电器区 ( Link Relay ) LR区 40
八. 定时/计时继电器区 ( Timer Counter ) TC区 40
九. 数据存贮区 ( Data Memory ) DM区 40
第三章. 三菱FX2N PLC指令系统 41
第一节. 编程语言简介 41
一. 梯形图 41
二. 助记符 41
三. 布尔表达式 42
四. 功能块图 ( Function block diagram ) 42
五. 功能表图 ( Function chart ) 42
六. 高级语言 43
第二节. 梯形图使用的符号、概念及注意事项 43
一. 梯形图中的符号、概念 43
二. 梯形图使用应注意事项: 44
第三节. 三菱FX2N PLC指令 46
一. 分类 46
二. 基本指令概述 52
第四章. PLC应用实例 58
第五章. PLC程序设计的功能表图方法 69
第一节. 概 述 69
第二节. 功能表图的基本概念 70
一. 步 70
二. 有向线和转移 71
三. 功能表图的构成规则 71
四. 功能表图的基本形式 71
第三节. 用梯形图实现功能表图的程序设计 74
一. 步的进入 74
二. 步的退出 74
第六章. PLC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77
第一节. PLC的使用及其型号选择 77
一. PLC型号的选择 77
二. 开关量I/O模块的选择 78
三. 编程手段的选择 79
第二节. 降低PLC系统费用的方法 79
一. 减少模块的数量 79
二. 减少输入点 79
三. 减少输出点 82
第七章 实训例题 83
实训鉴定课题一 83
实训鉴定课题二 86
实训鉴定课题三 87
实训鉴定课题四 89
实训鉴定课题五 91
实训鉴定课题六 93
皮带机运转控制实验 93
实训鉴定课题七 95
参考书: 97
PLC概论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为了避免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混淆,现在一般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从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已经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支柱产品之一。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PLC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PLC的产生
传统的控制系统(特别是1969年以前,那时PLC还未出现)中主要元件是各
种各样的继电器,它可以可靠且方便地组成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例1-1: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控制对象越来越多,其逻辑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用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就会变得非
常庞大,从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和造价昂贵。主要表现在:①当某个继电器损坏、甚至继电器的某触点接触不良都会影响系统的运行;②继电器本身并不太贵,但控制柜内元件的安装和接线工作量极大,造成系统价格偏高;③产品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但对庞大的系统而言,日常维护已很难,再作调整难度更大。
鉴于以上问题,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elfclear过滤系统-feature-tec.pdf
- sdr-lj零序电流互感器-西安斯德瑞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doc
- series90-70installationmanualgfk-0262g-cn-西安开轩自动化.pdf
- sdn-广东科技学院大讲堂.ppt
- sct20052000对虾池塘养殖产量验收方法.pdf
- sbr法好氧段碳源浓度对吸磷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pdf
- sar的点目标仿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点目标仿真一.sar原理.doc
- sbdn705电能质量分析仪.doc
- sata硬碟安装及raid组态-bitgravity.pdf
- s-8209a系列的使用示例-siisemiconductorcorporation.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