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 课前例行的“名句默写训练”,出现在黑板上的有这样一道题:“别时容易见时难。,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了黑板上两位学生填写的不同答案:一句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须作点评,最好再有一点拓展,以增强“纠错”的效果。于是,询问同学们的看法。大部分同学认为后一答案正确,也有一部分同学举棋不定:这“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语意并无不同,答案到底是哪一种,一时难以分辨。   当然,准确答案只有一个。教者明确表态,答案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于是展示李煜原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本以为问题到此可以结束,可是答错的同学却不太买账。“也许是版本不同吧?”这位学生边说边拿出一本高考语文复习材料,指着“答案”对教者说:“你看,书上印得明明白白,答案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想不到碰上了这样一个问题!“版本”依据,一时哪里说得清楚。搬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又有“压服”之嫌。要叫学生服膺真理,还需有无可辩驳的理由。教者略作思索后,先请这位学生给“落花流水”标出声调。   教者说:“落花流水”四字,“落”是第四声,“花”是第一声,“流”是第二声,“水”是第三声:四声俱备,顿挫抑扬,这一成语读起来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流水落花”也是如此。第一、二声大体相当于格律诗词中的平声,第三、四声大体相当于格律诗词中的仄声。格律诗词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点上的字音往往平仄相对,这样才能造成音调和谐的效果。   看到同学们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教者又说:为什么是“流水落花”而不是“落花流水”,这里面大有奥妙。请大家查找宋代词人运用这一词牌创作的词,看看这些词的最末两句即歇拍有什么特点。   学生上网查找,很快搜索到宋代词人创作的几首《浪淘沙》,其歇拍如下: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晏几道《浪淘沙》)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辛弃疾《浪淘沙》)   老师提示道:李煜是最早运用《浪淘沙》这一词牌的作者,从宋代作家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李煜当时是怎样调整歇拍音调的。现在请大家将歇拍首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分别标上声调,看看有什么特点。   于是,学生标调。大家摇头晃脑读了一遍,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二、四、六字的声调是“仄一平一仄”。   为什么是“流水落花”而不是“落花流水”呢?那位答错题的同学恍然大悟:李煜创作《浪淘沙》一词时,歇拍毫无疑问也应是按照“仄-平-仄”来调整音节的。“去”是明显的仄声字,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只能是平声字“花”。所以,不可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只能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老师旋作补充:曲子词本为歌唱而作,平仄相间,才能造成音调和谐的效果。《浪淘沙》歇拍第一句七字的声调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其中一、三字可平亦可仄。这就是李煜写作“流水落花”的原因。不存在什么不同版本,而是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的那位先生犯了习惯性错误。   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受到很大启发。于是,老师推出另一道填空题。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七律《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是刚才学生上网时老师以“落花流水”词条键入偶然搜索到的一首诗。此时信手拈来,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题,便抄写在黑板上,却故意留空三处: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径定知□□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怨离襟。   供填意象是闲云、芳草和落花流水、流水落花。请学生将这首诗恢复原状。   刚才默写“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同学说,毫无疑问末句应该是“落花流水怨离襟”,格律诗讲究平仄相间,“怨离襟”的“离”是平声字,诗中二、四两个字就应该是平声和仄声,“落花流水”符合要求。而且,格律诗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平仄相对,第七句“兰浦苍苍春欲暮”的二、四、六字声调分别是“仄一平一仄”,对句相应位置的字的声调应该相反,由此可以确证,应填“落花流水”。   另一位同学发言:颔联应填“春草”,声调与“素尘”才可相对。颈联应填“闲云”,声调与“野鹤”才可对得工整。“闲云野鹤”也是四声和谐的成语。   是“落花流水”,还是“流水落花”,如此一番讨论,同学们终于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老师总结说:古人无论是写诗还是填词,都要利用汉语声调的变化造成一种抑扬美,无论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还是“流水落花怨离襟”,仅从声调这一角度,就可以判断其句之伪,因为读起来不是朗朗上口,而是佶屈聱牙。出于一种思维惯性,叶绍翁《游园不值》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