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植物矿质营养和氮素营养。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植物从腐烂物质中获得营养。 我国西汉农学家汜胜之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 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用不同的水(雨水、河水、泉水、菜园土浸出液和下水管道水)培养薄荷枝条。 1860年萨克斯和诺普相继发表了应用十大化学元素的无机盐配制成营养液, 栽培植物获得成功,称它为水培。以后水培和砂砾培养得到发展。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 判断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标准 a.不可缺少性:缺乏该元素时不能完成生活史。 b.不可替代性:有专一缺乏症,加入其它元素不能恢复。 c.直接功能性:缺素症状是由元素直接作用,并不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等的间接作用。 3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列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细胞吸收矿质营养的途径 一、通道运输途径 二、载体运输途径 1.单向运输载体(顺化学梯度转运): 能够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 2.同 向 与 逆 向 运输 胞饮作用是细胞通过膜的内折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一、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1 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在根部细胞的表面(H+和HCO3-) 2 离子进入根的内部: 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3 离子进入导管: a.被动扩散 b.主动运输 二、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1 温度 4 pH对土壤矿质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N、P、K、S、Ca、Mg、在土壤pH为中性时有效性最大,Mn、B、Cu、Zn等微量元素在微弱酸性时有效性最大。pH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它们的有效性。 PH中性是对大多数矿质元素溶解有利的。 1 根外营养,又称叶片营养 2 优点: a.适合生育后期追肥,因为后期根系吸肥力衰退。 b.易被土壤固定的矿质元素,可用此法。 C.补充微量元素,效果快,用量省。 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 N: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形式运输,少数以NO3- P:主要以PO43-形式运输,少数以有机磷 S:主要以SO42-形式运输,少数以蛋氨酸和谷胱甘肽形式运输 金属离子(K+、Na+):以离子形式运输 二、运输的途径 1 根导管 1 可再利用元素:如果进入一个植株器官的矿质元素又可运输到其它组织和器官,这种元素就称为可再利用元素。 特点:优先分配给新组织,所以老叶先出现缺素症状 2 不可再利用元素:从根系进入植株器官后,不能再次运输的元素。 S, Ca, Fe, Mn, B形成难溶稳定的化合物。 特点:在老组织中积累,所以新叶先出现缺素症状 一、作物需肥规律 1 不同作物对矿质元素需求种类不同 原因:a.需求部位不同:叶、茎、果 b.不同元素生理作用不同 如:禾谷类:前期施N肥,后期施P、K肥促粒 块根、块茎类:施K肥,促进地下糖分积累 叶菜类:施N肥,促叶肥大 豆科:少N,有固氮作用,多施P、K肥 2 同一作物不同时期需肥不同 时期: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1 形态指标:相貌、叶色 2 生理指标: a.营养元素含量:叶片,见书54页N、P、K的临界浓度 b.酰胺含量:多余的N以酰胺形式贮存,有酰胺存在说明不缺N c.酶活性:某些矿质元素是酶的激活剂,缺乏时酶活性下降。如:缺Mo时,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 三、矿质元素在体内的分布 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种子萌发 苗期 开花结实 成熟衰老 需肥量: 不需肥 逐渐增多 最多 停止吸收 3 最高生产效率期(营养最大效率期) 施肥的营养效果最好,增产最多的时期。 * *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耕种的基本原则是,抓紧适当时间使土壤松和,注意肥料和水分,及早锄地,及早收获。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真正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学者是荷兰医生并炼金术士范?海尔特蒙(1577—1644),他把2.27kg重柳树枝条栽种在90kg的土壤中,只浇水不施肥,5年后枝条重76.7kg,土壤减重60g。因此他认为植物从水中获得营养。 增重? 光合 水分去向? 蒸腾 实验一 证明植物从土壤中获得营养 菜园土浸出液中生长最好 实验二 1804年,瑞士的德·索修尔发现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成苗后很快死亡,与种子相比,灰分数量没有变化。 证明了灰分元素和N的是必须元素 实验三 灰分是指植物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物质。如果把植物的灰分加到蒸馏水中,再加上硝酸盐植物就可以生长。 确定了土壤中的必须元素 实验四 小部分氮 大部分硫 全部的磷 全部的金属元素 植物体 水分10~95% 干物质5~90% C、H、O、N以气体形式散失 如CO2,CO,N2,水蒸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