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本书是 以研究山东 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推进的战略思想
为主题的。
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 。在改革实践
中快速而稳步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的关键时期 。完成 由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成为世纪转换时期 中国经济与社会事业全部工作 的轴心。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最重要的战略地位,已成为全党和
全 国人 民的共识。经过有步骤地全面实施“九五 ”计划及 年
远景规划,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将随着 世纪的到
来 ,以其强劲 的雄姿 ,崛起于世界 的东方。
世纪转换 的历史进程赋予山东省 由经济大省的区位优势向
经济强省推进 的光荣使命 。改革 以来一直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
山东省,将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推进人类历史进步
作 出更大的贡献。
就山东省今后 的发展而言,在完成历史赋予 自身的光荣使
命 的征途 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 同在 。为此,既要有夺
取胜利的信心,又要有严格的科学精神。
第 2 页
首要的事情是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要有把握两个转变趋
势的理论 自觉。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这是
人类生产形式演进的一般规律在 中国的特殊表现 。在当今世界
上,各个 国家 的社会制度尽管存在性质 的不 同,但任何 国家都要
通过市场经济 的舞台,参与到世界经济 的一体化、国际化联系之
中。不 同性质 的社会制度 ,只是发展市场经济 的社会戴体 。但是
由于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形式的性质不同,借 以发展市场经济
的历史文化土壤不同,因而就赋予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本土化的
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 。建构有山东地域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也就成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乎
历史逻辑 的要求。
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乃是
中国现阶段 以提高经济质量为主题 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主旋
律,也是体现 了发展 中国家历史进步的主旋律 。产生于历史发展
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得 以解决。改革 以来 的十
余年 中,中国的经济通过急剧 的外延扩张,推 出了高速发展 的局
面,这是引人注 目的。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
方式,因而表现 出粗放型的历史特征。低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只
能造成低层次的经济质量 。为 了从根本上提高经济质量,历史地
要求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以智力、科技投入和提高管
理效益为主的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层面上来。
可见,完成两个转变,乃是我们 的事业赖 以发展 的根本 的根
本 。马克思说:“理论 只要说服人 ,就 能掌握群众;而理论 只要彻
底 ,就 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 的根本 。”山东乃至 中
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事业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就是创造有地
第 3 页
域特征 的市场经济形式 ,同时做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的文
章。在提高理论 自觉的基础上 ,进而要求提高对进军经济强省的
整体驾驭能力。
完成从经济大省的区位优势 向经济强省 目标推进 的任务 ,
要经历一个在量 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 的飞跃 的过程 。而能否
成功地实现质 的飞跃 ,关键在于是否有整体 的驾驭素养和驾驭
能力 。向经济强省推进 ,基础性的工作 ,固然在于经济总量的增
长 ,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地位的提高;同时涉及到人 口、
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 。全方位的推进,
要求有体现整体性原则的驾驭方式 。完成 向经济强省推进任务 ,
首先需要完成驾驭方式的转变 。
这个整体的驾驭方式,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面:
做好 战略定位 的工作 。世界经济 的发展呈现为一体化
与区域化并存的局面 。同样 ,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