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代青铜器发展从列鼎制度到镂彩错金
周代青銅器發展從列鼎制度到鏤彩錯金 第五組 :7980401張大希 7980404葉怡均 7980405李欣容 7980407吳彣瑾 7980420吳佳鴻 大綱 周代青銅器發展 列鼎制度 分級 鼎從禹鑄九鼎說起 簋 墓葬制度中所體現出的列鼎制 一、西周時期列鼎的出現及列鼎制的不成熟性 二、春秋時期列鼎制度的成熟與漸趨禮崩樂壞 三、戰國時期列鼎制度的瓦解 小結 金襄玉 錯金銀 鑲嵌綠松石的牌飾 夏 洛楊金村出土的錯金銀鬬獸文鏡 結論 參考資料 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56年) 周武王滅商後創建周朝,先是建都於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部),公元前770年周朝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因此歷史上稱遷都前的周朝為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東遷後的周王朝為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周代青銅器發展 周人得到了殷商的工藝匠人和先進的冶鑄技術,使青銅鑄造業迅猛地發展起來。 隨著政權的鞏固和禮制的不斷加強,周人在全面繼承殷商青銅工藝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器類、器形、紋飾和鑄造工藝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造和更新,創造出精美的藝術瑰寶,把青銅文化推到了最鼎盛時期。 在西周中期陪葬品特別是青銅器的組合有著嚴格的要求,如在貴族的禮器中鼎、簋成組成套。 在考古學上,一個墓葬中所發現的一組形制相同、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的鼎的組合被稱之為列鼎。 列鼎制度 列鼎出現於西周中期,最早見於陝西寶雞茹家莊1號墓。該墓的年代屬穆王時期。(注:《寶雞弓魚國墓地》, 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根據考古資料,列鼎數基本上是三、五、七、九這樣的奇數(注:《山彪鎮與琉璃閣》,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簋則多為二、四、六、八這樣的偶數。鼎是用來盛置牲肉的,簋則盛黍稷,二者組合也就是宴饗的象徵,於是便成為貴族等級的標幟,為禮器之主(注:俞偉超、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78年第1期。)。 所以說列鼎制是貴族禮制的一部分,與貴族的等級相聯繫。 列鼎制度 的分級 除了炊煮及盛食之用外,鼎還有以下幾個意義: (一)作為貴族進行祭祀、征伐、宴饗等禮制的重要禮器。 (二)作為古代社會「明尊卑、別上下」之用,也就是統治階層階級制度及權力的標誌。所謂「鐘鳴鼎食」就是指鐘與鼎被當作貴族重要的禮樂器代表。 (三)作為王權的象徵,如「問鼎中原」。根據禮書記載西周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也稱「大牢」,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簋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 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西周時代,在祭祀與宴饗時,以偶數組合的簋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 從禹鑄九鼎說起 夏代初年前後,大禹德性有嘉,率人平治水土,將天下劃分為九州。遠方的部族將本地的山川和珍奇物產放在圖上,還將貴重的銅貢獻給九州的長官。禹征集九州的貢金,鑄成九只大鼎,並將九鼎置於都城,代表全國九個州,象徵執鼎者擁有統治天下的權力,受到萬民的擁戴。九鼎也因此被奉為傳國寶器,世代相傳,國脈相繼。 墓葬制度中所體現出的列鼎制 一、西周時期列鼎的出現及列鼎制的不成熟性 山西曲沃北趙的西周晉侯及夫人墓 5鼎4簋 (西周末年的晉侯邦父之墓) 兩周之際的93號晉侯墓 5鼎6簋 二、春秋時期列鼎制度的成熟與漸趨禮崩樂壞 以河南陝縣上村嶺虢國墓地為例 三、戰國時期列鼎制度的瓦解 虢國墓地的青銅列鼎 小結 以上的考古發現反映了春秋中期以後用鼎制度出現的新變化,即諸侯開始用9鼎,諸侯之卿、上大夫用7鼎,下大夫則用5鼎。這是春秋中、晚期列鼎制進一步發展的標幟。此期列鼎制的重要特點是諸侯、卿等高級貴族使用列鼎數量的上升,這種禮制上的升格不僅反映出了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國君與之分庭抗禮,還反映出該時期在諸侯列國內卿、上大夫的勢力不斷擴大,卿、上大夫的地位迅速上升,其權力膨脹的結果是他們逐漸地架空國君。 春秋中、晚期,卿、大夫身份地位的提高與春秋時期周王室勢衰,無法強有力地維護等級秩序以及列國間頻繁的爭霸戰爭有關。在戰爭中國君往往要依靠卿、上大夫帶兵征戰,所以其地位逐漸上升。 三、戰國時期列鼎制度的瓦解 鐵製農具的普遍使用帶動新的社會力量崛起 戰國早期 戰國中期 戰國中期偏晚階段到戰國晚期 金襄玉 錯金銀 古人不滿足於青銅器單一的青灰色相,試圖將青銅與玉石材料組合於一器,形成相互烘托的色彩效果。早在夏代已出現鑲嵌綠松石的牌飾,綠松石嫩綠而又閃亮的點綴,使青銅器顯得美麗華貴,商代以後這種青銅器更為普遍。 春秋戰國時代,競尚豪華,錯金銀的裝飾風氣大為流行。 鑲嵌綠松石的牌飾 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