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元、明、清各朝对泄密罪的刑罚
唐、宋、元、明、清各朝对泄密罪的刑罚 97《刑法》对泄密罪的规定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 唐代保密制度概览 在唐前期,统治者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开始全面推行信息交流制度,因内外、部门、层级、官民以及信息性质、机密程度各有所区别的缘故,信息安全更受重视,相关的法制也趋于细密化。因此,唐代保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密工作法律制度。《唐律》中不少条款是对泄密罪的惩治办法。 《唐律-职制律》: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 “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漏泄于蕃国使者,加一等。” “仍以初传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即转传大事者, 杖八十。非大事勿论” 《唐律-擅兴律》“诸密有征讨,而告贼消息者,斩;妻、子流二千里。若化外人来为间谍,或传书信与化内人,并受及知情容止者并绞。” 凡事关征讨、捕寇等军事治安方面的机密,有泄露的,本人斩首,妻儿流配二千里。与外国间谍书信往来,或明知其间谍身份而故意容纳止宿、停留、隐藏的,一律处绞刑,泄露属于应该保密的重大事件,处绞刑。 在制法严明以相威慑的同时,唐朝更注重从纪律方面加以强调。如中书门下为决策机构,非召约,外人不得擅入,后来又要求先向御史台申请登记。机要部门严禁随意出入之外,不许在家办公也是制度。此外,经手封缄后盖印文书而擅自拆开偷看的,也属于犯法。唐律规定,如私拆印封文书是密件,比照泄漏机密罪减本刑二等,就是判徒刑三年;如非密件,也要处笞刑。如系误拆,又没有看,可以原恕,不过这得有人证明。 综上所述,《唐律》对泄密、失密的处刑是十分严厉的。它使官吏民众有法可依,对窃密、泄密者起到震慑作用。这是唐代对保密工作的一大贡献。 宋代保密制度概览 有宋一代,沿用唐律,对于泄密罪唯有“编敕”、“条例”作为补充。两宋时期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宋政权与北方的辽、金政权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各政权间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十分激烈。辽、金为了窃取宋的机密,曾重金购买宋内部文件。宋政权则采取了一系列保密措施,诏令“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实录,不得雕印”;“无使国之机事传播闾阎,或流入四夷”。(《宋会要辑稿》) 但从总体上比较,两宋君臣对保密制度的执行远不如唐代。君主对保密制度贯彻不力,大臣们的松懈自然难免。史书上,两宋官员在家撰述章奏的故事不少,为此而泄露闯祸的也有。南宋在对金对元战争中,从来就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信息安全没有保障也是原因之一。 元、明、清保密制度概览 元代统治者为蒙古人,出于国家保密需要,对汉人总是不放心。政府的重要机密一般控制在蒙古人之手,不让汉族官吏经手。 元代仿照唐宋,制定了保密刑法条文,对泄密罪的处罚极为严厉,轻则“出军(充军)”,重则“处死”。 《大元通制-职制》:“诸中书机务有泄其议者,量所泄事闻奏论罪。” 在明代,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最高统治者重用宦官干预中枢机要,控制了政府机要重权,保密斗争异常剧烈。明律对违反保密制度造成的泄密行为,不但处罚当事者,还处罚其上司,也就是要追究“领导责任”。对泄密罪的处罚也重于唐宋。 《明律-吏律-职制》:“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勾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 《明律-兵律-军政》:“凡闻之朝庭及总兵调讨袭外藩,收捕反逆贼机密大事而辄泄于敌者,斩;若边将报到军情大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近待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事杖一百,罢职不叙。” 沿袭到清代,其保密制度的严密,堪称为最。《大清律例·吏律》规定,凡漏泄讨袭敌国军队、收捕反逆贼徒信息的,斩首。近侍官员漏泄常事的,杖一百;漏泄密事的,斩首。由皇帝“钦定”的官员处分则例规定,军政长官送呈奏章的副本,或投送各部院的密封揭帖,皆须由各机关首长亲拆和登录,以防因假手他人而泄密。各级衙署间的往来文札,如系紧要者必须密封投递,并由各机关首长亲拆收贮。任何题奏事件在未经发抄以前,官员之间“不得互相谈论,如有漏泄,将承办官降一级留用”。 《大清刑律分则草案》第五章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凡关于中国之内治或外交,应秘密之政务而漏泄者,处三等或四等有期徒刑,若暗通于外国,处二等或三等有期徒刑。” 在《惩治泄漏军事机密章程》中还规定对泄密者视情判五年徒刑直至死刑。 清代雍正、乾隆时,发出许多保密谕旨,基本形成了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系统而详备的保密规章制度。皇帝圣旨也分为“明发谕旨”和“寄信谕旨”,前者处理例行事项,后者关涉机密事项,这也是为加强保密工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27张PPT).pptx VIP
- 检验科危急值管理(共44张PPT)【44页】.pptx VIP
- Unit1PersonalandFamilyLifeLesson6教案设计-中职英语高教版 基础模块1.docx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新22J07 室外工程 参考图集.docx VIP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主题.ppt
- 弱电数据中心机房强电巡检服务报告.docx VIP
- 三菱 MDS-D DH 系列CNC使用说明书 EN.pdf VIP
- 新22J07 室外工程-标准图集.docx VIP
- 关联公司证明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