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论及科学发展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无为”论及科学发展观

老子“无为”论及科学发展观 老子的“无为”论和科学发展观 无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着墨最多的一个词,曾在十二处谈到无为。 要想了解老子大讲无为的本意,首先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周王朝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目睹战乱四起、争权夺利、政策多变、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老子疾呼“爱国治民,能无为乎?”(《道德经》第10章,以下称第X章)为了国家和老百姓,能不能不折腾,少折腾? “无为而治”是老子给王侯统治者提出的治国之策。而实行这一国策最成功的范例,就是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推崇黄老,以道家学说作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并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不仅仅是治国处世的方略或方法,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无为”是“常道”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客观要求。常道就是宇宙最初始、最本源、最终极、最永恒的“道”,是产生万事万物并决定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机制(旋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37章)道常常不做什么有为的事,让万事万物自然运化,反倒事事有成;诸侯君王若能像大道那样,不做不应做的事,万事万物也将会按照自然规律运化和发展,天下也就长治久安了。 人们常说“消极无为”,习惯于把无为和消极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浅薄之见。消极和积极是一对含有贬褒词义的概念,消极含有被动、保守、懒惰、意志消沉的意思,而积极则含有主动、进取、振作、意志坚强的意思。那么无为是一种消极吗?非也!无为并不是什麽事都不做,等着天上掉馅饼。纵观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是讲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这里的处事和行教,都是有为的,只是要处符合客观规律之事,行“身教重于言教”或启发式之教,这哪有什么消极,完全是积极的。老子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3章)在这里,着眼点和立足点在于“治”,治则是有为,则是积极。消极者的态度应该是“不去为,管他治不治”。老子还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63章),这三句话的第一个字“为”、“事”、“味”都是动词,去行无为之行为,从事无事之事情,品味无味之滋味,这哪里是消极?老子的无为说到底是要人们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违背客观规律去胡作非为,不要一时心血来潮而胆大妄为,不要无事生非、画蛇添足的蠢为,不要浪费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滥为,更不要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恶为。无为的实质是合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人应该尊重和顺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天地、自然互动互化,共生共荣,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这哪里有消极的影子,理应称之为“积极无为”。 怎样才能达到无为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寡欲”。因为老子洞察到有为——妄为、蠢为、滥为、恶为的背后是“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多欲就不知足,就瞎折腾,于是天下就乱,百姓就遭殃。怎样节制欲望?老子答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面对声色犬马、珍宝奇货的诱惑,有道行的人只是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比如果腹),而不是无节制的最求感官刺激和对身外之物的贪欲渴求。寡欲绝不是禁欲。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不该也无法彻底禁绝。但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动物是完全受生理本能的驱使,而人类是能够由理性驾驭生理本能的。假如人无节制的追求名、利等各种欲望,则人性全无,只能算人形动物。 老子的这段话可谓警世咸言!对今天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欲望驱动、非科学的发展主义,不啻是当头棒喝。金融海啸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占有和生存方式的危机,是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的价值观念的危机。在马克思看来,贪婪和不劳而获永远是资本的核心价值观,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和生俱来,是一种制度病、基因病。谋求最大利润的冲动,使“所有具有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试图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 (马克思)。在整个西方世界,人越来越被看作是充满着“物欲”的“经济动物”,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享受似乎成了人活着的全部意义。随着金融业和虚拟经济的发展,那只“看不见的手”进一步驱动了欲望的杠杆,超前消费、“寅吃卯粮”、投机豪赌、暴敛财富成为社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