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烟云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都城.docVIP

大同烟云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都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同烟云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都城

大同烟云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都城 大同烟云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的都城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给我留言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大同烟云  光辉岁月  绝塞烽烟  地名溯源  文史集萃  历代名人  龙壁之城  碑刻艺术  民俗风物 大同古城变迁之一:北魏前期的都城 据《史记·匈奴传》记载,自秦代开始,即在大同城西的十里河谷修建了武周寒,并“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又据《大同县志》记载:“洎元魏建都创设宫阙,辽、金复置陪都,民物日繁,规制愈广,屹然为全晋一重镇。”所以,远在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大同便已开始建城;五世纪时,北魏又建都于此。以后,辽、金也都以此作为陪都进行了建设。到明时,大同被列为全国“九边”之一。 历史上对大同的形成做出最大贡献的朝代当首推北魏,次则辽、金、明、清。而今日的大同市则是古代大同的继续和发展。 北魏为鲜卑族拓跋氏所建。公元386年,拓跋(王圭)建立北魏,并于398年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于平城(今大同市)。从此,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共历六帝七世,凡九十六年,一直是当时中国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北魏前期的都城,是在汉代平城的西面新建,经扩建而成的。首先,是在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太祖道武帝拓跋(王圭)驱使俘获的九万余高车族人,大兴土木,营造宽广数十里的鹿苑,并且引水分成三渠流入宫城。同年八月,又仿效西安,增开了十二个城门,每面三门。接着,天赐三年(公元406年)六月,拓跋(王圭)再次扩建平城,修筑了一座由市(街市)、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组成的面积约二十平方里的“外城”。 泰常七年(公元422年),明元帝拓跋嗣又“筑平城外廓,周回三十二里”。新建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即城中的住宅区)。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元宏又一次“新作诸门”。至此,北魏初期的都城 —— 平城,就成为由“宫城”、“外城”、“廓城”三部分组成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 关于北魏城垣的具体位置,史书无详细记载,也未发现更多的可靠遗迹。仅据《水经注》,平城距“白登台十七里,”“距白登山七里”和唐人张嵩《云中古城赋》“因方山以列榭,按长城以为窟(指宫城)”,“元沼泓宏(水势回旋的大水池)涌其后,白楼(山截)(山奥)(高峻的样子)兴其前”的记述,以及其它文献、实物资料推断,北魏平城的大致地理位置,应在白登山以西、方山以南、外长城环抱之中。其外城之余垣当在自登山西麓以西3.5公里处的御河东岸;北垣的东半部和“宫城”的南垣相展合;南垣可达今市区的北部;西垣在今市区西北约五、六公里的山西省化工厂、上下皇庄、安家小村一川。绕于宫城南山的廓城,其南垣应在今市区迎宾路以北。而皇室居住的宫城,当在距今市区中心五公里处的百马城和旧火车站东站一带。北魏平城的北垣很可能是依山而筑,由东向西再逐渐向南斜去;西垣、南垣也受其影响呈倾斜形。尽管平城的外廓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方形,但位于它东北部的宫城却十分规整,清时仍然屹立在北关外的双阙,对能就是宫城的前大门。 北魏平城的内墙和外廓墙皆为土墙,系夯筑而成。每面城墙辟有若干城门,城门之上建有巍峨壮观的城楼。据《南齐书·魏虏传》推断,这时在平城城墙的四角,都建起了角楼。高大雄伟的城楼、角楼和皇宫中金碧辉煌、高耸挺拔的殿、台、楼、阁遥相辉映,使这座塞上都城显行分外宏丽。城内街道四通八达,有被划分成“坊”的一片片居民住宅区;有熙熙攘攘的手工业和商业的“里”、“市”。另外还有“屈径”“西廓内”的碧波流水,以及沿着两岸营建的高耸楼堂和绮丽多姿的人工园林,将平城点缀得十分秀美迷人。唐代吕令问在《云中古城赋》中说:“池桑干之水,苑秦城之墙,百堵齐矗,九衢相望。”决非是夸大之词。 北魏皇宫建于城东北部,是皇室和主要宫殿的所在地。从太祖道武帝拓跋(王圭)迁都这里之后,即开始了“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先后辛苦经营了八、九十年,直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还一直在大力营建之中。其中见于史籍记载的皇宫之内所建的宫殿楼堂就有二十八所,花园池亭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