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ud理论与相关研究的温故知新.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reud理论与相关研究的温故知新

國際神經精神分析協會 無意識動機 無意識記憶系統 嬰兒失憶(infantile amnesia) ~有些事不是被遺忘了,而是無法提取~ 論自戀 自戀理論的分類 (1)驅力的自戀~Freud (2)健康的自戀~Kohut (3)破壞性的自戀~Kernberg 精神分析取向對自戀的觀點 詼諧與潛意識的關係 詼諧的技巧、目的、動機、心理起因 詼諧與夢、潛意識的關係 精神分析的啟發 Negative Affect and Forgetting(p.266) 壓抑理論是心理分析的理論的基石。 Freud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折衷方案,關於神經症、夢、和parapraxes。由於壓抑的衝動和本我做出了妥協,稱為成功的壓抑。 由保衛我們的意識規定反對各種消極的影響。Freud聲稱是常年鎮壓的典範,是在我們的防禦機制。 Ex: Freud清楚記得七八歲時,父親指責他的痛苦記憶。 Freud堅持他的壓抑理論,但有些痛苦的心理狀態是歷歷在目,有些被遺忘或壓抑。 個人的性情或者情勢變因在事實上是有因果關係的。 Freud gave no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assuming that forgetting them is the rule and remembering them is the exception. 壓抑理論毀滅性的打擊:如果負面經驗的遺忘數量沒有遠遠的超過記得的數量。 Freud’s Etiologic Transference Argument(p.272) 根據佛洛依德的移情理論,病人將早期涉及重要他人的原始感覺、情感、思緒,移情到他的治療師身上。 當分析師解釋這些假設的符號重演,隨之而來的解釋是所謂的“移情詮釋”(transference interpretations)。不過,由於分析師通常有非獨立的認知進入成年病人的童年片段,他們必須用他們支持的理論在分析治療的過程中去推論。 作者稱此為高度可疑的因果移情(highly questionable causal inference) 。 the patient’s thematically recapitulatory behavior toward his or her doctor does not show that it is also pathogenically recapitulatory. 舉例來說,病人在治療中重演了早期的衝突,是否表現了所有的致病的衝突?分析關注的目前當下的移情如何表明那是過去通用的複製品? Edelson為此提出了一些說明 但作者認為Edelson的說法還是具有下列瑕疵: (1)他們使用認識論的循環論證時,聲稱從成年人的報告中推斷幼兒事件,然後分析師聲稱這些早期事件的主題概述在成人的行為中。 (2) they beg the etiologic question by inferring that, qua being thematically recapitulated, the infantile episodes had been pathogenic at the outset (3) they reason that the adult patient’s thematic reenactment is pathogenically recapitulatory such that the current replica of the infantile episodes is pathogenic in the here and now. 古芸妮(2009):從佛洛依德的潛意識事件探討其人格理論發展。諮商與輔導,279期,38-46頁。 葉自強(2009):佛洛伊德藝術相關理論信度與效度之探討。音樂研究,13期,47-77頁。 陳永興(2009):醫界典範人物傳記選讀之:探究潛意識的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傳。台灣醫界,52卷11期,50-51頁。 紀蔚然(2009):重探一九五○年代反共戲劇:後世評價與時人之論述。戲劇研究,3期,193 -216頁。 近5年的國內外相關研究 張玉筠(2009):「本我」、「自我」和「超我」在辛蒂?雪曼的作品風格之表現 造形藝術學刊 ,63-78頁。 呂愛華(2006):佛洛伊德與伊里亞斯論“恐懼” 社會理論學報9:1 .春,127-147頁 古添洪(2010):精神分析記號學與古典夢詩研究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9 ,142-162頁。 錢國英,張婉莉 (2008) 儒家文化下的自戀型人格-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為視角。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Vol.2, pp.102-105) * 人格心理學專題研究 佛洛伊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