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物实习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动物实习报告

土壤动物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掌握土壤动物野外调查方法,认识基本的土壤动物,通过野外实践巩固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实习时间:2011年6月8日——14日 实习意义: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实习区概况 1.研究区自然概况 左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隶属于吉林市昌邑区,位于44° 3′ ~44° 4′ N,126° ~126° 2′ E。地质构造属于舒兰 — 伊通地堑的西部边缘,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平均海拔 300 m。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 580~600 mm,年平均气温 3.6~4.5 ℃。原生植被是红松针阔混交林,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西部边缘地带,现为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 2. 研究区环境概况 研究区选在左家北山的坡地面,为平均海拔300 m的低山半阴坡。整个坡地较缓,坡形为凸形,坡向为西北向 46.5° ~59.5°,坡度平均变化范围为12.4° ~29.5°,土壤呈弱酸性,pH 值变化范围为5.28~7.15。在研究区内沿坡地倾斜面走向由山麓到山脊按照高差每相隔20 m设置一个样地,整个山体分为山麓、下坡、中坡和山脊四个坡位。山麓点,仅有少量糠椴( Tilia mandshurica)零星分布,郁闭度小,光照强。草本层繁茂,以宽叶蒿( Artemisia latifo2lia)占优势,盖度达 90 %;土壤干燥,团粒结构较差。下坡点,环境条件较山麓优越,为糠椴林,凋落物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且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中坡点,林冠郁闭度达 0.75,乔木优势种为糠椴,伴生有黑桦( Betula davurica)、 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灌木层优势种为小叶鼠李( Rhamnus parvifolia)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 ida) 等,草本层优势种为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盖度为 60 %;土壤质地均一且粘重。山脊点为蒙古栎纯林,乔木稀疏,林冠郁闭度为0.4,灌木层以花曲柳( Fraxinus rhynchophylla)为优势种,草本层以阴地苔草( Carex planiculmis)占绝对优势,盖度为40 %;土层薄且贫瘠,土壤为发育在花岗岩风化壳上的薄层暗棕壤。各地位置和自然环境概况减下表1。 调查方法 1.野外取样方法 样地选择:要选典型地段,避免过渡段 操作方法: 选取两处50cm*50cm样地,分凋落物层、 0~10 cm、 10~20cm、 20~30 cm四层 ,在每层分别取土,采用野外手捡法收集大至几十厘米,小至用肉眼看到的大于2mm的土壤动物。将收集的土壤动物分层分别放入75%的酒精中,以待进行下一步工作。 2.室内分析与记录 在室内将收集好的土壤动物在实体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及统计数量,一般鉴定到科的水平。由于土壤动物的成虫和幼虫功能不同 ,将成虫和幼虫分开统计数量。在教师的帮助下准确认识每种土壤动物,并准确记录每种土壤动物在各层的分布数量及分布状况。 3.整理数据 将收集好的各层土壤动物的数量进行计算,分别算出其在各层中总的土壤动物中所占的百分比及每种动物在这四层动物中所占的百分比,并根据这些百分比确定该种动物的多度。 数据统计、整理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 土壤动物根据体型一般分为3类,大型土壤动物(macrofauna),体长2mm—2cm,主要包括蚯蚓、白蚁、甲虫等,主要通过取食和挖掘等活动扰动土层,混合有机和无机颗粒,使有机质和微生物重新分布,创造生物孔隙,提高腐殖化作用,产生粪粒,破碎植物掉落无货残体,刺激微生物活动,改变凋落物和土壤物理特性;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体长0.2mm—2mm,主要包括跳虫和螨,他们是对凋落物分解作用影响最大的类群,数量巨大,种类复杂,它们能产生粪粒,创造生物孔隙调节和真菌种群,改变养分循环;小型动物(microfauna),体长小于0.1mm,主要包括线虫和原生动物,通过与微群落的相互作用影响土壤团聚体,分解有机质,矿化和固定养分。根据土壤动物的体型和习性分理出不同土壤动物,本次主要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 本次土壤动物研究是选取同一山坡两个不同的样地即蒙古栎黑桦林和次生林,根据两个样地土壤动物的种类及其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调查数据见下表2 表2为土壤动物采集数据 动 物 名 次生林(cm) 蒙古栎黑桦林(cm) 合计(cm) 凋落层 0 — 10 10 —20 20 — 30 小 计 % 多 度 凋落层 0 —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