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兽医学概论
一、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
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本病最初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Marek)于1907年发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病原学(一)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一种α-疱疹病毒。MDV分三个血清型:血清Ⅰ型包括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血清Ⅱ型在自然情况下存在于鸡体内,但不致瘤;血清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
强毒MDV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鸡肾细胞(CK)培养上生长,经过继代的Ⅰ型毒、Ⅱ型毒和Ⅲ型毒均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繁殖。感染的细胞出现变圆、变性、折光性强的局灶性病变,称为蚀斑。
病原学(二)
MDV基因组是双股DNA,病毒核衣壳直径,85~100nm;带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150~160nm。羽囊上皮细胞中的带囊膜病毒粒子273-400nm,随角化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无细胞病毒。
病原学(三)
MDV和HVT以细胞结合和游离于细胞外两种状态存在。从感染鸡羽囊随皮屑排出的游离病毒,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污染的垫料和羽屑在室温下其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在4℃至少为10年。但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失活。
流行病学(一)
传染来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随羽毛、皮屑排出,使污染鸡舍保持传染性。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播,经口感染不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现在普遍认为,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通过种蛋的表面污染而将病从母鸡传给子代的可能性也很小。节肢昆虫不能传播本病。
流行病学(二)
流行特点 各种环境因素如存在应激、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和其他饲养管理因素都可使M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易感动物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禽类很少发生MD。但近年来报道有些致病性很强的毒株可在火鸡造成较大损失。鸡的年龄对发病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出雏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大的鸡发生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脱落的羽囊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母鸡比公鸡对MD似乎更易感。
临床症状(一)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最早可在3~4周龄时看到临诊病鸡,一般以2~3个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状,也可延迟至24~30周龄或60周龄以上。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MD在临诊上可分为4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
临床症状(二)神经型:毒力较弱的毒株侵害臂神经时,受侵害侧翅膀下垂。
临床症状(三)神经型: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临床症状(四)神经型:坐骨神经受侵害时,引起腿麻痹,表现为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完全麻痹时,不能站立蹲伏或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
临床症状(五)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出现单眼或双眼,虹膜失去正常色素,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瞳孔只剩下针尖大小的孔。有的在眼部形成肿瘤。
临床症状(六)皮肤型: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这是由于淋巴细胞性肿瘤增生所致。
临床症状(七)内脏型:由毒力强的病毒引起的,常侵害幼龄鸡,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剧,开始时以大批鸡精神萎顿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亡而无特征临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
病理变化(一) 最常见的病变表现在外周神经,以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最常见。受害神经增粗,横纹消失,呈黄白色或灰白色。局部或弥慢性增粗可达正常的2~3倍以上。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侧神经对比有助于诊断。
病理变化(二)坐骨神经肿大
病理变化(三) 内脏器官于卵巢、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和睾丸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或肿块,呈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有时肿瘤呈弥漫性,使整个器官变得很大。肌肉亦可出现肿瘤,肌肉的病变多出现在胸肌。
诊断(一)
MD一般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鸡,2~7月龄为发病高峰时间;病鸡常有典型的肢体麻痹症状,出现外周神经受害,法氏囊萎缩,内脏肿瘤等病理变化。这些都是MD的特征。
神经型MD可根据病鸡特征性麻痹症状及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定诊断。内脏型MD与鸡淋巴白血病(LL)在眼观变化上很相似,需作区别诊断。
MD、禽白血病(LL)和非法氏囊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鉴别诊断
MD、禽白血病(LL)和非法氏囊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鉴别诊断
诊断(二)
一般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MD。
1、在不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