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考古学院-CUHK.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南考古学院-CUHK

Copyrighted Material 越南海防长睛遗址的考古发現 邓聪 (香港中文大学) 阮金容 (越南考古学院) (一)前言 1996 年底至 1997 年初,越南考古学院、海防博物馆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 术研究中心联合于越南北部沿海海防市长睛遗址,进行该遗址第三次的发掘工 作。现今该遗址的发掘报告尚在整理。这里就在越南 1998 年《考古学 1997 年一 些新发现》中已发表〈海防长睛遗址新发掘(1996 年 12 月)〉的底稿,再略作 增订改写,简略报导是次一些重要的发现。 长睛遗址位于 Ang Rong 山脉的东面,遗址的西面是青峰水泥厂,两者之间 有一条属于长睛采石企业的柏油路。1969 年越南考古学院发现该遗址,估计面 积有数万平米。从 1969 至 86 年间,考古学院先后两次在那里发掘,面积约 265 平方米。其中 1986 年的发掘是由阮金容博士主持。第二次发掘工作过程中,对 于遗址中出土的土壤, 进行水洗整理,检出大量过去未曾发现的小型钻头、锯片 及碎片等微细的遗物。1990 年阮博士出版了第二次发掘的简报,并于 1996 年在 其大着《越南青铜时期玉石装饰作坊及制作工艺》、IPPA 泰国清迈会议及英国伦 敦国际玉器研讨会上,发表了长睛玉器工艺及玉工具微痕等的研究。另一方面, 从 1990 年开始,笔者之一邓在港澳地区如沙螺湾、白芒及黑砂等遗址,就环珠 江口地区史前玉石作坊进行发掘调查。1992 年 12 月邓出席越南社会科学院与法 国远东学院主办的「越民族文化国际学术会议」,有幸认识了越南考古学院院长 何文晋教授,得以到该学院参观访问。在阮金容博士的亲切指导下,邓第一次观 察了长晴出土的玉器。1994 年何文晋教授来香港中文大学, 参加南中国及邻近地 区史前文化会议,亲自考察了香港大屿山白芒出土玉石作坊的资料。其间何教授 与邓双方均深感两地的考古工作,有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必要。1996 年 8 月,邓 前往河内考古学院与何文晋教授、阮金容博士议订越港双方合作第三次发掘长晴 遗址。从 1996 年 11 月 28 日至1997 年 1 月 1 日,越港联合考古工作队在长晴遗 址 1986 年探方东北十米的范围,设定了 5x7 平方米长方形探方,其后发掘到底 部面积 3x7 平方米。 (二)地层 探方的地层从地表至生土层深 1.9-2 米。文化层从上而下,土色均匀。依据土 色、土质及包涵物的变化,区分为五个层序,即由第 1 层(表土)至第 5 层。 第 1 层表土层,厚 26 -75cm,有明显的扰乱,包涵有现代生活的路土、石 1 Copyrighted Material 灰岩石碎及灰黑色土壤。出土软玉制品、石器和陶片及现代的遗物。 第 2 层,厚 20 -46 厘米。砂土,含有粘性。土色黑褐,Hue10YR3/2 。含少 量石灰岩角砾。出土有青铜器、玉器、陶片及动物骨骼。由于探方附近是现代房 子群,估计在现代聚落形成的阶段,若干工程对第二层有所扰动。 第 3 层,厚 26 -50 厘米。砂土,较上层具粘性。土色暗褐,Hue10YR3/4 。 含较多石灰岩角砾。出土碳粒较多且集中。第三层发现有由几件砾石围筑成的火 炉、灰坑等遗迹。出士有软玉制作相关工具、玉料半制成品、陶片、鱼类及兽类 骨骼。 第 4 层,厚 28 -60 厘米。砂土,较第 3 层具粘性。土色暗红褐,Hue10YR4/4 。 含大型石灰岩角砾。碳粒分散。有较多的灰坑,其中一些可能是柱洞。出土玉石 工具、玉料、陶片、鱼类及兽类骨骼。 第 5 层,厚 8-18 厘米,粘性极强的砂土。土色灰褐,Hue10YR2/4 。含较 多大型角砾,30x30 厘米。土壤中含较多的蚝壳碎块,略呈灰白。碳粒密集。出 土玉石工具、玉料、陶片、鱼类及兽类骨骼。 以上从第3 层开始,就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