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學設計—順應自然
學習目標︰透過對不同學習材料的理解和探討,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中道家的思想,並引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照人生。
學習材料:
程度:中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以《道》(《倩女幽魂》電影插曲)為例,說明道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閱讀短文
教師演示《莊子》下列簡短文字,讓學生分享感受: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這段文字的風格如何?有甚麼特色? 讓學生初步感知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獨特的文字風格和思想,引入課題,介紹中華文化除了儒家思想外,道家亦對後世影響深遠。
放下生死 學生閱讀莊子《鼓盆而歌》,教師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妻子離世,莊子有甚麼表現?
莊子看待「死亡」的做法與一般人有何分別?
莊子敲盆唱歌,見《莊子?至樂》:莊子超脫生死,覺得生與死不過像春、夏、秋、冬四時的運行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莊子對生死的看法如何?你同意嗎?為甚麼? 教師可透過本篇引導學生認識莊子「齊物」的觀點。莊子認為萬物齊一,皆由道所生,生死循環不息,與四季運行的自然變化相同。
夢蝶人生 教師着學生說出印象深刻的夢境,並提出以下問題︰
有否試過做夢時感覺很真實?試說說剛醒來的感覺。
教師講讀莊子《莊周夢蝶》,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莊周的夢是怎樣的? 莊周夢蝶,見《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自由自在、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道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成為莊周。
思考以下問題,從而帶出莊子觀照事物的看法:
莊子(人)和蝴蝶(物)的分別
清醒(真實)和夢境(虛幻)的分別 人與物沒有分別,虛幻和真實也沒有分別,從「道」的觀點來看,沒有事情是絕對肯定的,所以凡事也不用太執着,就如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名利權位,同樣虛幻,不可把握。
知魚之樂 教師講讀莊子《知魚之樂》,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為甚麼莊子認為濠 莊子曰鯈魚出從容,是魚樂也。」自然的莊子「順自然 順應自然 教師講讀莊子《庖丁解牛》,與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庖丁解牛的歷程是怎樣的? 《庖丁解牛》(《莊子?養生主》)的文化元素及思考問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分,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庖丁解牛經歷三個歷程:
目視
見到牛的形軀「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心知
掌握牛的筋骨脈絡結構「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神遇
對牛心神意會「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兩句中的「神」 庖丁從解牛學會甚麼? 如:
解牛的秘訣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減少用耳目心智,而是心神意會「神遇」。
庖丁在解牛的過程中領悟到道的自然之性。庖丁解牛,用刀「以無厚入有間」,順應牛體的自然生理結構去解剖,「批大郤,導大窾」,在筋骨肉的縫隙下刀,做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對你做人處事有甚麼啟發? 做人處事之道,如:
從實踐中累積經驗
庖丁解牛多年,掌握秘訣,由技入道,有個人心得。
遵循客觀規律,不強行妄為(「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回歸自然 學生進一步閱讀陶潛《歸園田居》(其一)和《飲酒》(其五),分析以下的問題: 《歸園田居》與《飲酒》(其五)的文化元素及思考問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分,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一)中,哪些詞語表達作者多年來從政的心境? 塵網、羈鳥、池魚、樊籠 作者為甚麼離開官場?他選擇了甚麼生活方式? 作者歸隱後的生活如何?哪些詩句最能表達他閒適的心境? 詩人歸隱後,融入自然,心境閒適。「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既寫眼前景物,同時表達內心的淡泊,往往「悠然見南山」,在物我兩忘中領悟到「忘言」的「真意」,流露道家「得意忘言」的旨趣,心靈自由,超脫物欲、名位的束縛。
教師講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並討論以下問題︰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化元素及思考問題,同時列於「選篇分析」部分,教師可參考以調適教學設計。 西山有甚麼特別之處? 作者從遊覽西山的過程中得到甚麼啟示?
如:柳宗元不以個人的角度看事物,而是以整個宇宙的視角觀物,所以能「與萬化冥合」,有「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的感受。
教師亦宜提示學生,作者明顯受莊子的影響,例如本篇與莊子的觀點類同。(見《秋水》「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教師與學生分享欣賞大自然景物的經驗。 引導學生自由講述個人的經驗,重點是讓他們體會在大自然中個人胸襟和視野的開廣、心物交融的美和情趣。
學生研習蘇軾的生平背景,閱讀《定風波》,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
一般人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