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门类工学-贵州大学--研究生院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1 一级学科 力学
080102 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固体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力学分析和工程力学计算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真理的四化建设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掌握坚实的本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开发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资料。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年。其中,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的时间为一年,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1.5~2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卞葆芝,张师恩.商品混凝土的塑性裂缝及防治.混凝土,2 0 0 1 年第 1 2 期: 3 3 一3 5 .148-14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J].表面工程资讯.2004, O1.
[日]米谷茂,残余应力的产生与对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1~5
方博武,受控喷丸与残余应力理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8~19
张定铨,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西安,西安交大出版,1999,40~45
何崇智, 郗秀英, 孟庆恩等. X 射线衍射实验技术[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364.
航空材料喷丸强化手册[M ].航空航天部系统工程, 1988: 11
高玉魁, 殷源发, 李向斌, 赵宇新.GH909 合金喷丸强化残余应力场的研究,材料工程,2002,02.
陈会丽, 钟 毅, 王华昆, 张家涛, 起华荣.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云南冶金,2005,06,34(3).
陈玉安, 周上祺, 韩宪兵.三维残余应力及深度分布的X 射线分析和计算,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01,25(1).
[日]鹈饲隆好,柴野纯一.由X射线穿透深度简易测量残余应力[J].无损检测,1999 ,21(2) :87~90.
王卫锋, 韩大建, 罗文结.一种新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01,28(1).
虞忠良.Ti-6-22-22 合金的热机械疲劳行为和表面处理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
吕爱强,张洋,李瑛,刘刚,刘春明.表面纳米化对316L不锈钢性能的影响,材料研究学报,2005,04,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GB3395-92.残余应力测试方法:钻孔应变释放法.
房德馨.金属的残余应力与振动处理技术.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72.
袁发荣,伍尚礼.残余应力的测试与计算.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35~71.
李仁文.无损检测.1979,1(5):41~46.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无损检测,1980,2(2):24~28
何家文,徐可为,李家宝.Chin.J.Met.Sci.Technol,Vol.4(1988):98~102
范雄.X射线金属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36~138
杨军永.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对工业纯钛疲劳性能的影响,大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
刘锁(王仁智).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与喷丸强化工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7.62~111
李金魁.金属喷丸强化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1989
徐可为,张定铨,何家文等,表面形变强化对缺口拉压疲劳强度的影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武汉,1990年,69~72
陆世英,王欣增,李丕钟等.不锈钢应力腐蚀事故分析与耐应力腐蚀不锈钢.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5.1~115
徐尚龙等.构件疲劳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煤矿机械,2003年第5期:29-31
程育仁等.疲劳强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年11月
郁大照等.基于ANSYS的缺口和裂纹对结构应力分布影响有限元研究.力学季刊,第24卷第3期:p407~410,2003年9月
钟蜀晖,韩同伟.表面纳米化对GH4049镍基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表面技术,2006
刘志文.超音速微粒轰击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吕爱强,刘春明,刘刚.表面机械研磨316L不锈钢诱导表层纳米化.东北大学学报,2004.25(9):848~850.
倪栋等.通用有限元分析ANSYS7.0实例精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
石东艳.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