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单选。( 50 小题 共 50 分,)??????页首
1 . 对于公共部门表述错误的说法是() (1 分)A. 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B. 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C. 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D. 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
2 .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1 分)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业缘关系D. 志缘关系
3 . 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1 分)A. 奴隶主B. 暴力C. 私有制D. 奴隶
4 . 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是() (1 分)A. 法兰克福学派B. 衣阿华学派C. 华盛顿学派D. 芝加哥学派
5 .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互惠行为的是() (1 分)A. 中国通过谈判加入WTOB. 商业活动中的买卖行为C. 夫妻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与支持D. 大学生参加“科技支农”的志愿者活动
6 . 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这是() (1 分)A. 行为偏差理论B. 行为界定理论C. 对象建构理论D. 社会建构理论
7 . 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1 分)A. 机械人B. 生物人C. 动物人D. 非社会人
8 . 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 (1 分)A. 直线式的前进B. 循环式的前进C. 波浪式的前进D. 曲折的倒退
9 .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1 分)A. 人际关系密切B. 规模较小C. 存在长久D. 综合性功能
10 . 把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是() (1 分)A. 马克思B. 雷克斯C. 霍曼斯D. 帕森斯
11 .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 (1 分)A. 享乐主义B. 权力主义C. 悲观主义D. 乐观主义
12 . 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 (1 分)A. 偶发聚集体B. 社会类属C. 群体D. 组织
13 .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 )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1 分)A. 《经济与社会》B. 《社区与社会》C. 《社区》D. 《中等市镇》
14 .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 ) (1 分)A. 社会关系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规范
15 . 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与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关系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是从()出发加以研究的 (1 分)A. 社会分层B. 社会功能C. 社会整体D. 社会结构
16 .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1 分)A. 正向社会化B. 负向社会化C. 非社会化D. 特殊社会化
17 . 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1 分)A. 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B. 社会的解体C. 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D. 违背了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18 . “刮风不是文化,利用电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1 分)A. 创造性B. 习得性C. 共享性D. 累积性
19 . 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1 分)A. 大有机体B. 超有机体C. 进化有机体D. 聚合有机体
20 . 组织平衡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 )之间的平衡关系。 (1 分)A. 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B. 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C. 组织与环境D. 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21 . 社会运行的评价最主要是() (1 分)A. 协调程度评价与发展程度评价B. 运行程度评价与协调程度评价C. 社会运行的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D. 社会运行的满意度评价
22 . 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 ) (1 分)A. 社会物理学B. 社会学C. 社会动力学D. 社会静力学
23 . 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1 分)A. 制度化控制B. 非制度化控制C. 外在控制D. 内在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