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文化—试析中欧生态认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自然·文化—试析中欧生态认同

人·自然·文化 ——试析中欧生态认同 林 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 自然作为一种人为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以失声的客体形象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而另一方面,人则 作为思维的主体不断改造自然,缔造文化。最终,人成为了文化中的人,自然也成为了文化中的自然。于是,分 立的人和自然便在文化的意义里获得某种程度的同一性,这便是生态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欧生态认同的比较 分析,针对生态、文化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提出些许解释。 关键词:生态认同 文化 中欧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自然不同于文化或者环境有别于生物体,甚至,如同生物体一样, 文化也是一种自发的产物… 我想要说的是,在人类世界中,文化需作为第一要素,而自然则是自 在的…西方人所知的“自然”只是一种人为发明的产物”。而在中国,从“天人相分”、“天人相胜” 的曲高和寡到最终“天人合一”的势不可挡,国人终陷于“天蔽于人”、“人蔽于天”的纠缠而使 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成为不可企及的理想状态。无论东方抑或西方,在人类创造文化并被 文化化的过程中,自然也最终被文化化,成为了一个纯粹想象的概念。但同时,由于各自路径的 不同,也赋予了这一同质的想象彼岸以相异的内容。 一、人·自然·文化 1955 年,美国学者 J.H.斯图尔德最早提出“文化生态”的概念。在其后的发展中,从初时“跨 文化的同一性”到适应制度导致的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学逐渐完善了人类作为思维主体对人、 自然、文化三者的理解。它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因素相互作用中研究文化发展的规 律和特殊形貌,而这其中涉及一个重要的解释概念“适应性(Adaptation)”。“适应性(Adaptation)” 是生态路径的核心所在,是指生物体、人类和非人类对各自周围环境的结构及功能性特征所作出 的反应”。正是在这一适应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多样性的文化,形成了对各自生存环境的认识,成 为了多样性的文化人。 在中国的文化地图上,我们最能够体味“多样性”的内涵。粗到南北分立的两大派系,细致 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关东文化、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岭南文化、甘陇文化、巴蜀文化、滇云 文化、新疆文化、藏文化等林林种种。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各态的文化与本土各异 的生态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人们在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地域生态性文化。 北方文化中有“东北十大怪”:草坯房子篱笆寨,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在窗外,四块瓦 片头上盖,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大缸小缸渍酸菜,包米馇子芸豆饭,豪 饮啤酒论箱买,宁舍一口饭不舍二人转。而南方文化中则有“云南十八怪”:山间铃响马帮来,袖 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跟仙境赛,姑娘四季把花戴,常年都 出好瓜菜,鸡蛋用草拴着卖,摘下草帽当锅盖,竹筒能做水烟袋,蚂蚱当作下酒菜,四季衣服同 穿戴,过桥米线人人爱,米饭饼子烧饵块,种田能手多老太,娃娃出门男人带,有话不说歌来代, 东巴文化名在外。气候、地理、资源等生态因素在成就了各地丰富多次的文化风格的同时,其自 身也成为了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 1 行走于欧洲,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教堂。推开拘谨沉重的大门,内里纵深而去都是浓墨重彩 的彩绘玻璃,悬于壁上的大师画作,立于身侧的大理石雕像,远高于人视平线的窗户,透进昏昏 的阳光,与昏黄的烛光辉映,和着陈年的味道,带给人一种隔世的神秘。教堂文化沉淀了欧洲大 陆从爱琴海文明沿袭而来的物质向往和犹太教的“原罪”、“救赎”,见证了基督教鄙视现世的超越 式的浪漫精神,更昭示了新教的平等理念和世俗生活的神圣化。瑞士精细的轻工业、荷兰人的恋 花癖、德国的黑森林、法国人的葡萄酒、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 人都说欧洲是上帝的福地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