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考考附加题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语文考考附加题汇编

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附加题汇编 1 高三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贺下不贺上,此天下通语。士人历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释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一解衣漱濯,已足乐矣。况于致仕而归,脱冠佩,访林泉,顾平生一无可恨者,其乐岂可胜言哉! 20.请说说古代官职制度中的 “致仕”的含义。(2分) 21.这段文字表明了士大夫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呐喊》以日记体的形式,纪录了“狂人”的心理活动;小说集中小说每篇有各自的主题,又有着共同的大主题;人物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性。 B.巴金作品《家》中的大哥觉新善良懦弱,逆来顺受,奉行“作揖哲学”;觉民沉着温和,只关心个人幸福;觉慧单纯热情,决不跟旧势力妥协。 C.《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棠棣之花》《炉中煤》《太阳礼赞》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D.《哈姆雷特》继承古希腊罗马戏剧的“三一律”,不再受单一严整规则的限制。作品在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复杂曲折的情节线索。 E.《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葛朗台。 23.简答题(10分) (1)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欲延揽他,关羽为了救刘备的夫人,于是假装投降曹操。关羽投降时,向曹操开出哪三个条件?(5分) (2)请简述《红楼梦》中“尤三姐自刎”的故事情节。(5分 参考答案 19.士人历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释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 20. 辞官回家,一般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汉以后成为一种制度。 21.为官一方能清廉方正;全身而退则回顾自然,内心安宁自得。 22.A D(A.“日记体”只是《狂人日记》。D.“继承”“三一律”不对,应该是完全打破了“三一律”)(答对1个得2分,答对2个得5分) 23.(1)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答出一点得1分,2点得3分,全对得满分) (2) 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2分) 后来,湘莲从宝玉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例以表清白。(2分) 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1分)语文附加题 (201.3)(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贷,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 19.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 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论述的主要内容: ▲ 。(2分) 20.天行有常,事在人为。(写出天的方面1分,写出人的方面1分) [解析: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社会治乱的根源不在天而在人。] 21.这段话的论证方法是: ▲ 。(2分) 21. 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对比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作者先从正面论述,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就能使人受益接着从反面论述,如果农业荒废,用度奢侈,违背礼仪之道,任意妄为,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最后总结,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的。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变化有固定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消亡。用合乎正道的措施适应它就吉利(应:适应,对待)(治:有条理、合正道的措施),用违反客观规律的措施对待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病:使人困苦);衣食等生活资料充足并按照天时、季节安排生产活动,那么天不可能使人困苦;遵循天道而不发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