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新茶品种概述.docVIP

简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新茶品种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新茶品种概述

简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引进新茶品种概述   摘要介绍了近年新建立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总结该体系云山点引进的3个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以期为国家茶叶体系其他站点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云山点;茶;良种;引进      论文 联盟   1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农业院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单位进行研究,省、县、乡3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负责推广。这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最大的弊端是拥有先进技术成果的人没有推广任务,而负责推广的人又没有技术成果,使推广与科技成果处于分离脱节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包括茶叶在内的40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体系工作。农业部和财政部,对每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资助2 000万元,建立国家创新团队。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于2009年4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成立启动,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2个机构构成。目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内设“育种及改良、病虫害防治、营养与栽培、机械设备、茶叶加工、产业经济”6个功能研究室。选定了首席科学家,选聘了25位岗位专家,并已开始工作。   2云山点引进茶树品种介绍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内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综合试验站),在全国主要茶区共设了22个。陕西茶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争取下,承担设立了“国家茶叶技术体系汉中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汉中站)。汉中站经过研究决定在2010年早春建立南郑县云山茶树良种引进示范点,面积为3.33 hm2,引进示范“中茶108、中茶102、中茶302”3个新育成的茶树无性系优良品种。由汉中云山茶业公司承担。   2.1中茶102   该茶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是中茶所从龙井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为国家审定的品种(审定编号:GB2002014),现已在浙江、江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三叶的百芽重39.0 g[1-2];品质优,适制绿茶。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18.7%、咖啡碱3.1%、酚氨比4.92。制绿茶有花香;制龙井,品质优良;制蒸青、品质优。该品种发芽早,一芽一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育芽力强,耐采摘,产量可达3 300 kg/hm2。在省级区域试验的小区平均产量,比对照的国家级良种“迎霜”增产21.68%。在国家区域试验,比对照中“福鼎大白茶”增产1.91%~102.17%;抗性良好,抗寒和抗旱性均强,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适宜单行或双行条植。   2.2中茶108   该茶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是中茶所从龙井43辐射诱变株中,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完成全国区试,正准备申请国家品种鉴定,现已在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江苏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形呈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质较薄;芽叶黄绿,茸毛少,尤适制绿茶。早春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2%、茶多酚23.9%、咖啡碱4.2%,酚氨比5.69。该品种萌发特别早,一般3月上、中旬萌发,一芽一叶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育芽力强,比国家级茶树良种龙井43增产22.88%。抗性良好,抗寒抗旱性较强,抗病性亦强,尤其抗炭疽病,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江北茶区注意不能种在风口,宜单行或双行条植[3-4]。   2.3中茶302   该茶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是中茶所以“格鲁吉亚6号”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采用杂交法育成的。已完成全国区试,正准备申请国家品种鉴定,现已在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江苏等省份栽培。该茶树品种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形状为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芽叶茸毛为金黄色;品质优,适制绿茶。早春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23.8%、咖啡碱3.5%,酚氨比5.61。该品种适制绿茶,品质优,尤其适制单芽或烘青类名优绿茶[5]。制烘青茶肥壮嫩绿,茸毛披露,香气清高。该品种发芽早,产量高,育芽力强。抗性特好,抗寒和抗旱性强,抗病性强。尤其耐贫瘠能力较强。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区种植,宜单行或双行条植。 毕业论文   3参考文献   [1] 郭桂义,王荣献,杨洁,等.茶树新品种中茶102在江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4):32-33.   [2] 杨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