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羊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羊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作者:鞠龚讷 成建忠 黄松明   摘要2007~2009年对上海崇明县39家养羊场(户)开展了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原学鉴定,证实为致病菌所致腹泻和寄生虫病所致腹泻,二者引起的腹泻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9%和41%,由此提出了本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羊腹泻病;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羊腹泻病是规模养羊场(户)的多发病,是造成羔羊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间,崇明县共出诊39家养羊场(户)开展羊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羊腹泻粪便样品306份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和鉴定,从而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发病情况      多见于羔羊,15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为严重,成年羊相对发病少见且症状轻微或一过性。该病多发于潮湿和秋冬、冬春等季节转换时节,或发生于气候骤变时,最高峰一般在6~7月黄梅季节,此时阴雨绵绵,湿度高,适于致病细菌的大量繁殖,羊食用了湿冷和发霉变质的饲草,就容易发生腹泻[1]。      2发病机理      羊腹泻通常与小肠疾病有关,主要是分泌过多和吸收不良2个病理过程。羔羊肠黏膜发育不全,胃液酸度小,酶的活性低,在不良因素作用下,进入胃肠的内容物容易发生分解不全而发酵,这样发酵的中间产物刺激肠蠕动加快就出现下痢。肠消化功能紊乱使食糜的氢离子浓度改变,给肠内细菌创造了有利于繁殖的环境。由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羔羊腹泻加剧。羊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饲养管理不良引起的羔羊单纯性消化不良(如圈舍简陋、母乳过浓过稀、饲草单一、营养不平衡)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如发霉饲草)。有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拉稀,也有球虫、隐孢子虫引起的虫源性拉稀。成年羊的腹泻多由饲草料变质、受寒或其他疾病引起[2]。      3病原鉴定及其临床症状      经对临床病例的研究,其中主要分为致病菌所致腹泻和寄生虫病所致腹泻,二者引起的腹泻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9%和41%。   3.1菌源性腹泻   一是霉菌。患羊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后期体温下降,水泻、粪便的颜色黄灰色,该病应及时撤换霉变饲草。二是大肠杆菌。多见于1~8日龄羔羊。母羊乳房不洁,产羔房卫生环境不良,潮湿、拥挤、寒冷和通风不良,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病羊粪便稀薄、恶臭,有时有气泡并混有血液。羔羊腹痛,尖叫。粪便起初为黄色,后呈灰白色,羔羊严重虚脱,体温下降,脱水死亡。病程1~2d。死亡率有的高达50%。三是沙门氏菌。引起羔羊败血和下痢,又名羔羊副伤寒。羔羊出生后2~3h发病的主要是羔羊在子宫内或接产中羊水感染的结果。羔羊7~15日龄发病的是出生后经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来自病羊和带菌母羊。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下痢,粪便中混有血液并伴有黏液和组织碎片,腥臭,病羔羊食欲消失,迅速消瘦衰弱。2~3d死亡。有的羔羊转为慢性到成为僵羊。四是B型魏氏梭菌。所致腹泻又称羊痢疾。病初病羊精神萎顿,低头拱背,不吃乳,不久就发生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由糊状转变为水样,黄白色或灰白色,后期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恶臭。1~3d衰竭死亡。少数病羔羊则呈现神经症状,腹胀而不下痢、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张、体温下降,常数小时后死亡。五是链球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黏膜伤口感染。病羊发热,排出腥臭带黏液的稀粪,个别羊濒死前有神经症状,常于3~4d死亡。    3.2虫源性腹泻   一是球虫。主要由艾美耳球虫引起,以反复拉稀为特征,临床2~4月龄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成年公羊多为带虫者但不发病。在高温、高湿、高密度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中、雨季或雨季后舍饲的羔羊最易暴发流行。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摇晃、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病羊急剧下痢,粪便褐色、绿色、黑色都有出现,常带有大量肠黏膜、恶臭。有的里急后重、腹痛尖叫。剖检病变为小肠黏膜有大量淡黄色或乳白色圆形、卵圆形结节,从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粪便和肠黏膜刮片检查,都可见到大量虫卵。二是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龄羔羊拉稀的寄生虫。发育史略同球虫,一般只需要1个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经粪口途径感染。随着粪便排出的虫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潜伏期4d。饲养与产羔环境差、拥挤、潮湿是暴发该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现顽固性腹泻。如果伴有继发感染,症状明显加剧,死亡率直线上升。      4预防措施      防止羊腹泻发生,应加强管理。一是适度规模,推广高床饲养。根据当地饲草来源和饲养环境控制饲养规模,羊群密度不要太大,防止盲目扩群导致疫病风险因素增加。高床饲养可大大降低羊与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