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格里拉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香格里拉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了香格里拉县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危害情况;发生原因;防治对策;云南香格里拉
由于品种老化、抗性下降以及不合理的群体生态条件,使香格里拉县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频率增加,危害损失逐年加重,已成为该县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
1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
水稻稻瘟病在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以金江、上江、桥头、三坝等乡镇发病较重,一般在6月中旬为稻瘟病始发期,开始零星发生,发生流行面积也仅为0.67~6.67 hm2;7月中旬随着温度逐步上升,叶瘟开始在田间流行蔓延,部分重病田块出现落塘,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常年发生面积653.33 hm2,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60%~70%,每年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约24 t。
2发生原因
2.1菌源充足
稻瘟病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带病稻草[1-2]。一是农户水稻收割后,没有及时科学处理病株残体,随意将秸秆堆放在田边地角,或用带病稻草喂牛。二是根据近几年田间调查表明,进行药剂浸种的秧田发病轻,有的农户没有掌握好浸种技术,效果差,这些都为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
2.2品种抗性低
品种抗病性减退是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内因。目前,香格里拉县稻区主栽的水稻品种有04-5138、合系系列、楚粳6号、滇杂31等,由于种植时间长、种植面积大,抗病能力普遍下降;加之品种更新换代慢,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极易造成稻瘟病发生流行。
2.3气候因素
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区,6—8月是高温多雨的季节,月平均气温在22 ℃,相对湿度在80%,阴雨日数多,日照少,极易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
2.4栽培条件
为获得高产,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区农户偏施氮肥情况比较普遍,而磷钾肥施用不足,引起植株贪青徒长,组织柔软,株间通风透气性差,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同时,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多、抽穗迟而不整齐,增加了感病机会,引起稻瘟病发生流行。很多农户未掌握灌溉技术,长期深灌,由于土温低,水稻根系发育差,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科学防治不到位,在水稻育种前未按照要求对种子、稻草进行消毒处理,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防治叶瘟力度不够,增加了穗颈瘟的防治难度;部分农户没有按要求在水稻破口期进行穗颈瘟防治,导致水稻产量损失严重。
3防治对策
3.1选用推广抗病良种,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
避免同一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实行合理的品种搭配,有利于延长品种的抗病性和防止稻瘟病暴发流行。目前香格里拉县稻区的主栽品种中除04-5138、楚粳6号、滇杂31品种较抗病外,其他系列品种均不同程度感稻瘟病。为此,感病区要有计划地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避免同系列品种连片大面积种植,根据不同品种的抗性交叉种植,避开发病季节,以控制稻瘟病的流行[3-4]。
3.2彻底消灭菌源,减少初浸染
水稻在播种时,一是对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二是病稻草作饲料喂牛,牛粪必须腐熟入田;三是存放在户外的病稻草在播种时如来不及处理,不能裸露在外,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稻草,以免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四是不能用病稻草催芽、捆秧及盖房塔棚。
3.3加强肥水管理,实行规范化栽培
一是开展配方施肥技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切忌偏施或不施某种营养元素肥料;二是尽量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分蘖旺盛后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证供水,齐穗后以湿为主,干干湿湿排灌,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推广旱育稀植、抛秧、拉线条栽等规范化栽培,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3.4加强病害监测,开展化学防治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一旦流行,很难控制。为此,从水稻播种开始,加强监测,以便随时掌握流行动态,做到科学决策,保证防效。种子处理是稻瘟病防治的第一关,香格里拉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发生,种子带菌是一个普遍现象,应用施保克、多菌灵等种子处理剂处理,对减轻、推迟秧田发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叶瘟防治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如发病点多或有急性病斑出现,应全田进行防治,穗瘟防治掌握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治药剂可选用40%富士一号、25%三环唑、40%硫环唑等[5]。
4参考文献
[1] 臧威,孙剑秋,张国民,等.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6):67-70,108.
[2] 王巧兰,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