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变世界的实践思维
改变世界的实践思维
马哲史—期中论文 李海龙 哲学班 1001037
摘要:马克思的全部思考即是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做纯理论的逻辑推演,那么,这种特定类型的任务就必然要求用特定类型的思路来解决。“改变世界”这个任务的实现最终要取决于实践,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事件而展开。因此,这里的唯一有效的思路只能是切合实际、服务与实践,解决实践认识问题的思路,即实践思维。
关键词:改变世界、实践、有效的思路、实践思维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表明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实践思维既是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思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鉴于此,实践思维之要略不可不加辨识。
如果把推理性的逻辑思维、解释性的理论思维、幻想性的形象思维与实践性的实践思维加于排列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思维内部规律→超越思维引入存在→超越存在引入理想→超越理想引入实践”这样一种依次递进的层级性:逻辑思维只在概念、判断、推理之间运行,即它只解决思维内部的问题,只解决思维内部的正确性问题。逻辑思维正确性的判断依据,只在思维内部先在与后有的思维结果之间;逻辑思维不关心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考虑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释性的理论思维在解释性理论活动中虽然也充斥着逻辑思维,但却引入了逻辑思维所不加考虑的因素—客观存在;而且被引入的“客观存在”还成了思维活动的主导因素—思维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存在。所以理论所追求的真理性与逻辑所追求的真理性并不相同:前者要求用外在与思维的“客观存在”去检验;后者只用思维内部先在或后在的思维结果过去检验。如此可见,逻辑思维并不能完成理论思维的任务,理论思维是超越逻辑思维的一种独立思维方式。
幻想的形象思维也与客观存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密切联系;然而这种思维并不遵守客观存在的规定,它超越了规定理论思维的客观存在,而引入了思维主体的情感意愿:思维的走向由思维者自己的情感意愿牵引。这种思维的结果再不表现为普遍原理而表现为具体的意象;其价值也不在于“真”,而在于“善”,在于思维结果的理想性。这种形象思维的目标当然也不是理论思维所能完成的,因而它也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是一种最具综合性的思维反方式:它在运思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或它们的成果。但是,实践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不在于它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而在于它超越各种思维方式的范围,引入“在现实环境中现实所追求的目标”的思考内容,即引入“实践”的思考内容。这是前述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所不能考虑也不必考虑的任务。实践思维直接是在幻想性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超越,因为实践思维是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但实践思维不是像幻想性形象思维那样满足与获得理想的意象,而是要获得理想的现实,因而引入了把理想意象变为现实的“实践”。实践不仅是实践思维一项新添加的内容,而且是规定思维导向的因素。正如符合存在是解释性理论思维的导向、符合理想是幻想性形象思维的导向一样,符合实践要求是实践思维的导向。正由于“实践”在思维中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实践思维在应用其他思维方式时附加上了特别的要求:—实践思维在认识实践环境和材料对象时,要用客观存在去校正思维成果,这很像解释性理论思维;但实践思维所认识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物中可被实践操控的实体因素,而不是客体被人感受、识别、理解的意象、意念或它们的文字记录,所以实践思维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是像理论思维那样仅凭语言引述事实的现象特征,而是必须通过实践动作操控事物实体。这不同于理论思维所要求的认识。
实践思维在设定实践目标时,尽量满足人的利益、理想要求,这很像幻想性形象思维;但实践思维想象的目标,却必须时可经实践造作而化为现实存在的意象,而不是仅供观照以求心神怡乐、无法实现也不打算实现的意象。由此可见,实践思维既具有独立性,更具有综合性。我们不能因为实践思维中包含其他思维方式而取消它。将这样一种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与人类实践同样普遍、人类养育自我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类独立的研究对象列入思维科学,正无可非议。说明实践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还不是主要目的,它不过是进而探究这种思维方式系统规律的立足点。
即是马克思的研究过程不是采用实践思维,或者偏离了实践思维,我们也必须用实践思维去解读和批判他的著述,因为这是解决他的“改变世界”这一思维课题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果马克思偏离了实践思维,那就说明他的思路出了问题,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们。正如面对一份数学答卷,人们只能以正确的解题思路去审阅它一样。
面对马克思的思想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问题不可回避;人类也实在早就应该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奇怪的是,人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