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浒传》主导思想批判
《水浒传》主导思想批判摘要:神道设教是《水浒传》创作的主导思想,作者以此作为一条贯穿的线索,在全书的关节之处,在需要聚拢人心的重要时刻,起着关联枢纽的作用。这种思想来源于上古神话及古代典籍,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它也是古代作家创作的思想武器,给读者以神奇怪异的感觉,从而迎合了民众对文艺作品的接受心理。
关键词:《水浒传》 神道设教 主导思想 创作武器
有关《水浒传》神道设教的命题,笔者曾撰文论述过,但当时因篇幅所限,未能展开。
本文笔者重在说明神道设教对于《水浒传》全书结构的功用,延伸到古代作家创作的思想武器问题,与他人论述角度不同,故而重新展开论述。当然,亦可能因笔者寡闻而有未曾涉猎的文章及观点,如有与之相似者,实属所见略同,或可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
《水浒传》中的神道设教在全书的关节之处起着关联枢纽的作用
读者通常对《水浒传》中那诡异变幻的故事情节、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一百零八条好汉迥异的性格特征和神异诡怪的艺术手法赞叹不已,唯独忽视了其中的神道设教(神的思想、神的形象、道教的仪式、法术等)描写。正是作品中神道设教的布施,才构成了该书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梁山泊“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它标示着山寨豪侠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着水浒英雄们的处世方向。这些,今天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但如果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审视这种文化现象,站在当时人的认识水平上来分析问题,就能够透过那扑朔迷离的神幌道幛,充分理解我国古代作家在构思作品时的那种良苦用心――通观全书可知:这里的“天道”,是我国本土宗教在作品中的闪光点,是《水浒传》作者道教思想的外化。而贯穿在《水浒传》全书中有关神道设教的描写,可以说是作者创作该书的主导思想,在全书的各个关节处都起着聚拢人心、关联枢纽的作用。
第一回《张天师祁禳瘟疫?摇 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对后来聚集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来历作了这样概括性的叙述:龙虎山上清宫的“伏魔之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风篆天符,镇在这里,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按:这里的天罡、地煞之说都是来自道教经典《道藏》,《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中说:“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为吾驱祸殃。”这些魔君本来由上天收拢,“经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永无重见天日之时。可是,由于洪太尉矫情傲色,一意孤行,结果闯出一场大祸:他不顾众道人的苦苦劝说,强令打开“伏魔之殿”,掘开镇魔石碣,使“那道黑气直冲到半空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作者的用意很明显,他是用伏笔的手法指出:后来一百零八条好汉同意归水泊、齐心聚大义,搅得赵宋王朝惶惶不安,他们的言语行藏都是天意使然。这种神命天意的思想贯穿全书。
最能反映作者道教思想,说明梁山事业合理性的是《环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和《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两回。它们更为梁山事业涂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给梁山人物加上了一道神圣的光环:四十二回写宋江孝心感动,回家探父,遭遇官兵追捉,于“玄女之庙”里躲灾避难。作者又特意安排了一个梦,让“九天玄女”召见宋江――这用意也十分明确:宋江“前生非等闲之人”,而是“星主”转世,因其“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这里与第一回相呼应,让九天玄女出面再一次肯定宋江及水泊山寨中其他一百零七人的身份,重新申明他们都是上天投下的星宿。在这具有无限深意的描述中,由九天玄女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从此以后,小说通过不同人之口多次宣扬这种“天”的安排和“替天行道”的方针。
作者这种道教思想的命意,在梁山事业的鼎盛期又安排了整整一回,即《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里所谓天门降石碣,当然是糊弄人的把戏,无非是道教神徒们的图谶符命。这些迷信的玩意儿的确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一,给梁山事业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给草莽英雄们加了一道神圣的光圈,也使好奇的读者更深信不疑:梁山人物都是上应星魁,梁山事业是在“替天行道”;第二,正如金圣叹所说:石碣天文,“此痴人说梦之智也。作者亦只图叙事以毕,重将一百零八人姓名一一排列出来,为一部七十回书点睛结穴耳”。这部大书的收束之笔,与开篇遥相呼应,完成了一部大作的建构;第三,作者是借天命以定人心,使聚集在山泊水寨里的好汉们定下秩序。这也正是《水浒传》作者们利用神道设教作为创作指导思想的更深层的意蕴――《水浒传》一百单八座次表是我国传统政治意识积淀的官本位思想的典范形式。
《水浒传》中的神道设教来源于上古神话和典籍,并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