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古月山 悠悠廊桥梦
千年古月山 悠悠廊桥梦事先去庆元县汽车站打听好早上去月山只有7点和11点两班车,我决定乘7点这班。早上6:20就摸黑起来赶到车站。去月山的中巴车上已基本满座。我找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放下背包,又赶到车站超市买了一袋面包。原以为车子会准时发车,不想一直拖到7:40才开车,害得我早饭也没吃成。班车一路爬坡驶向庆元腹地,寒风从窗口阵阵吹来,我饿着肚子更觉寒冷难耐。9点左右班车才停了第一站,一个叫岭头的村子。我马上下车找到一家早点铺,两元钱买了四个热包子,灌上一杯开水。
9点半左右终于到达月山,下车后才想起没有买过车票,估计是在岭头下车买包子的时候司机向乘客收的车钱,正好让我错过了。一下车就碰到一位中年村民问我是否陈记者?原来是我前日在庆元县城电话里联系过的月山村农家乐吴老板。吴老板让我稍等,在附近一个肉摊上割了几斤猪肉,说是给我中午吃的。随吴老板步行到位于半山腰上的“龙湫清舍”,这里原是举水乡的库房,被他租下改建成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放下行李,问清了月山村各处景点的位置,便背着摄影包前往采访拍摄。
传奇千年古村
月山古村位于浙江省庆元县城东南57公里的举水乡,因后山形如半月,村前环水似银钩,山水状如一轮圆月而得名。月山自古便是闽浙通衢,有古道和福建的寿宁、福安、政和及本省的泰顺、景宁、文成等县相通。在明、清时期,月山一度人口繁衍,经济发达,商店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清末至民国初期,曾改称为“逢源镇”和“举水市”。
据史料记载,月山村最早称为东庄,始祖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公元1000年,因夫吴伉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搭寮居住,艰苦度日。东庄的对面是金乡,金姓颇繁,时有凌弱之举。一日,李氏浣纱时,遇仙人指点,吴氏渐盛。李氏教诲子孙,要以金姓恃强欺贫、导致家族衰落为前车之鉴,继承和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积善行德,文章济世。于是月山奠基以来,文德武功,代有显人,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可谓文人鹊起,仕宦蝉联,一度被誉为“庆邑(庆元)之冠冕”。
月山历史上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名叫吴崇岳,结婚生子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削发为僧,后来成为杭州灵隐寺的住持。吴懋修则是月山村历史上最耀眼的人物。据县志记载,吴懋修(1603—1674),自幼随父在外习武诵经,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前往福建投奔鲁王,任兵部司务,曾与刘忠藻联手攻打庆元县城。兵败后隐居故里,著书立说,规建“举溪八景”和吴氏宗祠等,深得群众爱戴,被后人尊称“八老爷”。
月山地处偏远,风光优美,民风淳朴,素被赞誉为“山环水抱一桃源”。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民们勤劳朴素的生活还造就了一座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月山全村总人口1600多人,常住人口9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91位,80岁以上的有49位,90岁以上的达到6位。
大美廊桥之乡
在浙南山地,几乎每一个山村都有不下一座的古桥。而月山村的廊桥最集中、最有名,被誉为“廊桥之乡”。的确,在村前的举溪仅二华里的河段上就分布着十座古廊桥,每座桥的间隔只有二、三十米,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时间的侵蚀中消失了五座,仅就现存的如龙桥、来凤桥、白云桥、步蟾桥、耕谷桥而言,已是令人叹为观止了。
五座古廊桥中,如龙桥是全国有确切纪年、寿命最长的木拱桥,堪称“国宝”。这座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廊桥,一端有座高高的木楼,具有宋代建筑风格,使我想起在景宁县大漈村时思寺见过的宋代建筑,非常古朴。如龙桥是月山村的风水桥,处在村庄南侧的水口处,南北走向,横跨举溪。桥与一侧的山脊上的古松依稀相连,仿佛巨龙卧伏,桥身就如同龙头微微下倾,如龙桥因此而得名。
在建筑学上,如龙桥属于木拱廊桥,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构成。在浙南一带,木拱廊桥又称为蜈蚣桥。据专家考证“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而优美的弧形结构与山、水、自然融合,形成了浙南山区独特的风景。关于如龙桥始建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桥正中廊屋上书写的二十五字墨书告诉我们,它的重修日期是“明天启五年”,即便是从重修之日算起,如龙桥也已经是我国现存的迄今发现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一座木拱廊桥了。
登上几级台阶,穿过桥亭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遮风挡雨的街道。对月山村民们来说,如龙桥就是一条街道。阳光透过桥廊栏杆处开启的小窗打在桥屋一边的长条凳上,冬日的寒意被挡隔在桥身的风雨板之外,孩子们攀缘着长凳在嬉戏玩闹,两位老人,则悠闲地拉起了二胡,一首不知名的曲子就这样暖洋洋地弥漫在“街道”之上。
来凤桥是石拱木平廊桥,在举水的另一端,规模较大,木质桥板虽然显得很破旧,但桥面用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不规则砌成,非常好看。很显然,来凤桥和如龙桥不是同一时代建造的,但村里有一个叫《如龙和来凤》的传说把这两桥联系在一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