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黑山岩画保护及利用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峪关黑山岩画保护及利用调查

嘉峪关黑山岩画保护及利用调查[摘要]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约8.5公里处的黑山峡谷陡崖峭壁上,为远古时期黑山地区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现共发现分布于黑山石关峡口、磨子沟、蕉蒿沟、四道股形沟、红柳沟、交河沟六处战国至明代时期的岩画164幅。黑山岩画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画面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物、人物、佛塔、植物,还有大型的操练、舞蹈场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宗教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关键词]黑山岩画;北方岩画;岩画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071-04 黑山岩画是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岩画宝库中的明珠,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蜚声中外。岩画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岩画研究领域的一项难题,如何有效保护并加以研究和利用始终是难点,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利用岩画的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掌握黑山岩画的保存现状,了解岩画受损程度及受损原因,以便今后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做好黑山岩画的保护工作,2012年7月23日,笔者有幸参与嘉峪关市文物局组建的黑山岩画保护与利用考察调研小组,针对黑山岩画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调研。现将此次考察调研情况结合黑山岩画的现状与保护方面的认识做一全面的论述,以期对嘉峪关黑山岩画乃至其他地区的岩画研究与保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黑山岩画概述 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约8.5公里处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为远古时期黑山地区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现共发现分布于黑山石关峡口、磨子沟、蕉蒿沟、四道股形沟、红柳沟、交河沟六处战国至明代时期的岩画164幅。 黑山岩画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画面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物、人物、佛塔、植物,还有大型的操练、舞蹈场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宗教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黑山岩画的历史沿革 岩画时代的确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研究实践表明,确定岩画的时代,只能通过岩画中出现的动物形象,画面中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以及人物的服饰等去推断。综合以上因素和参阅部分文献分析,黑山岩画大致可分为早期(出现)、中期(成熟)、晚期(延续)三个阶段。 (一)早期岩画 早期黑山岩画属于原始驯养岩画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至6000年。分布于四道股形沟的岩画有人物和动物个体430余个,其中,大角鹿、水鹿、犀牛、野牛、巨貘、豺、虎、蟒蛇等动物的出现,说明当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密布,峡谷河水为多种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与黑山同属一个山系的肃北马鬃山北麓野马山也发现四处岩画遗址,其中别盖乡好布拉村大黑沟的布尔哈达处的岩画中,画有象的图案,说明当时有象这种动物生存的环境,与黑山岩画中的犀牛为同时代产物。黑山岩画和马鬃山岩画中都有早期蕨类植物进化成的植物。蕨类植物随河西走廊气候转暖,只能保留到距今1.1万年至7000年。黑山地区的古人只有看到这种植物,才有可能把它凿刻在崖壁上。①二者对照研究发现,此处部分岩画为早期作品。 (二)中期岩画 中期黑山岩画属于战国、秦及西汉初期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这个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的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有乌孙、月氏、匈奴等。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乌孙活动于河西走廊的“祁连、敦煌间” 。②汉初,乌孙人被月氏人强逼西迁到了伊犁河流域,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他们应为这一时期的岩画创作者。汉文帝初年(前174),北方强大的匈奴人占据河西。匈奴人喜欢以虎入画,表现其剽悍的民族性格。在阴山岩画和黑山岩画中都有较多虎的形象,虎多刻画得形象逼真,且多成群,有些虎身上刻有线条纹饰。③由此认为,匈奴人是中期黑山岩画的主要创作者。 (三)晚期岩画 晚期黑山岩画主要反映宗教文化内容。红柳沟、石关峡口岩画中的殿堂、佛塔、佛像、古藏文题刻,可能属于唐代中期以后的宗教遗物。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7世纪同古藏文一起为吐蕃松赞干布时创立。据史书记载,唐贞元以后因平定“安史之乱”,河西空虚,吐蕃乘机占领河陇达100余年之久。吐蕃人居住河西,在红柳沟、石关峡刻画佛教殿堂、菩萨、佛像、佛塔是完全可能的。由此推断,黑山红柳沟、石关峡口佛塔、佛像及藏文题刻为唐中期以后的吐蕃族的宗教遗留物。 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